【大紀元10月7日訊】(自由時報 杜默)當初美國所策畫的伊戰後藍圖是,伊拉克縱使稍有混亂,仍可由伊軍維持治安,美軍則前進伊朗和敘利亞,完成中東民主化大計,可惜事與願違,伊拉克已完全失控,美國不得不急謀脫身。
最近駐伊美軍由攻轉守,甚至出現美軍基地失守的逆轉現象,鮑威爾、拉姆斯菲爾德和萊絲分別提到削減或撤軍計畫,顯示國務院、五角大廈和白宮國安人馬都已體認到,單憑美國和傀儡政權絕對贏不了反美武裝勢力。
不管是削減還是撤出駐伊美軍,都是明年1月伊拉克大選後的事。難的是,伊拉克大選能否如期舉行還不知道,但全世界都知道,美、英軍在伊拉克喫了敗仗,如何營造美、英不是敗走的環境,一則保住布什和布雷爾的面子,再則確保選後即便出現親俄反美新政府,美、英在伊利益仍可獲得相當程度的保障。
布什政府所擬定的脫出大作戰,首先是將伊拉克重建基金部分轉做維持治安之用,接著和敘利亞祕密協議國境警備合作(聯合巡邏 )事宜,第三步是和伊拉克周邊國家簽訂安保相關的政治協定,先從伊拉克境內治安和周邊環境安定著手,再把聯合國、歐盟、中國,以及阿拉伯國家聯盟、印尼、馬來西亞、突尼西亞等伊斯蘭國家拉進來,組成一個具有正當性的龐大支援機構。
這個國際支援機構組不組得成,法、德兩國的態度很重要。這回G8局長級會議確定12日在東京召開,十三、14日緊接著舉行伊拉克重建支援國會議,是首次把G8和支援國拉在一起,且美英當事國退居配角,改由日本出面呼籲身為G8成員國、但在伊拉克重建問題上跟美國不同調、也不捐助伊拉克重建信託基金的法、德兩國參加支援國會議,無非是要營造國際協調的形象。
支援國會議已經開了兩次,所募得的重建基金不過十億美元左右,其中日本就占了四.九億,出資一千萬以上只有十六國,且不說法、德是否賣日本面子,憑這種規模的支援機構,美國要落實脫出計畫就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