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5日電)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遷建到台北縣中和市四號公園預定地,興建至今已十二年,終於確定12月20日正式開館,針對新館名稱的疑義,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到館訪視時表示,行政院八十六年就已核定更名為「國立台灣圖書館」,以後就用這個名稱。
「國立台灣圖書館」興建工程不斷拖延,在台北縣中永和地區民眾長久企盼下,終於在最近陸續辦理驗收,並定12月開館,地區民眾不滿意,建議及早開館,教育部社教司司長劉奕權說明指出,12月20日開館的日期已定,但開館之前可有試營運期間兩三週,民眾仍可提前入館。
中永和地區民眾對「國立台灣圖書館」完成的興建工程,也有頗多不滿意,並提出改善的要求,例如圖書館內應提供市民活動中心的空間、停車場提供社區鄰里居民優惠停車、聯外道路開闢等等,在立法委員趙永清、洪秀柱、李慶華邀請下,杜正勝今天前往協調,台北縣副縣長吳澤成、中和市長呂芳煙也都到場。
近日協調過程中,鑑於在一棟圖書館中提供社區里民活動中心,涉及未來社教機構法人化的趨勢而顯不可行,但社區民眾反映四號公園預定地十一點七公頃土地的容積建地已經被國立台灣圖書館建築用掉,要再建一間廁所都不可以,因此,趙永清今天說,館方應該開闢一間「中和市民教室」,提供區民上課學習使用。
杜正勝表示,國家投資近二十億的「國立台灣圖書館」座落在那裡,那裡就有福氣,鄰近社區當然可以百分之百的使用,這包括音樂廳、會議室、表演場、停車場等等。
杜正勝說,在市長、立委請命下,原則應可撥一間「市民教室」,但圖書館進出有管制,環境也要維護,與公共空間要區隔清楚,「市民教室」應該放在公共空間,型式提供區民專用,但實際不要有名稱,否則會涉及國有財產法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