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玫蘭上海28日電)金鼎證券集團總裁張平沼今天表示,中國大陸中小企業多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關聯交易複雜,財務制度不健全,資訊透明度比較低。在擔保公司的債權保障上,風險控制是一大考驗。
張平沼今天參加一場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主辦的「二00四中國擔保論壇」國際會議上,做以上表示。
張平沼針對中國大陸信用擔保產業的環境,指出以下幾項不利因素:
第一,中國大陸的中小企業信用基礎薄弱。張平沼指出,目前大陸的商業發展尚處於成長期的初期階段,信用基礎脆弱。在歐美地區等發達市場經濟中,企業逾期應收賬款只占貿易總額約為百分之零點二五到百分之零點五,中國大陸則超過百分之五。
張平沼認為,目前中國大陸有關公民和企業的信用資訊分散在工商、行政、公安、稅務、銀行、社會保障等部門,很少形成資信共用體系,對失信行為很難構成有效約束。
他強調,中國大陸一般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關聯交易複雜,財務制度不健全,資訊的透明度比較低。據統計,二零零三年中國大陸主要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平均不良率為百分之三十二點一一。
第二,公司內部資訊揭露程度較低。張平沼指出,中國大陸的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資訊成本支付不符合經濟需求,同時講求經營彈性的商業模式,所以絕大部份疏於整理。也因此,在擔保公司的債權保障上,風險的控制是一項非常大的考驗。
第三,金融信用發展的過渡替代品。張平沼分析,中國大陸金融制度發展尚處於萌芽期,金融機構的操作方式都較為保守。
第四,風險成本轉嫁的困難性。張平沼指出,以「台灣信保基金」為例,手續費率約在百分之零點七五,而中國大陸目前的規定要求不得超過銀行貸款利率的百分之五十。這是為了讓中小企業取得較為低廉的資金,以減輕財務的負擔。張平沼認為,這樣的規定違反了市場的價格機制,因為報酬無法有效的覆蓋承擔風險,使擔保機構無法將風險成本有效的轉嫁,最後將導致擔保機構的保守操作模式。如果因為配合政府政策,而必須承作的擔保案件,最後容易吸引不良的資產轉讓給擔保機構。
張平沼指出,他所了解,中國大陸的擔保機構除了擔保手續費外,還用其他的名目向貸款的企業收取費用,有些高到百分之十以上,這些名目的產生,變成了不規範的一部份,反而讓中小企業承擔了更多的不規範收費風險,久而久之,將失去這些企業的信心,而轉向其他市場尋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