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囊機構獨立性質量下降(1)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報導) 最新研究顯示,由於資源緊張、媒體影響迅速擴大,美國智囊機構的專業獨立性和學術質量已經明顯下降。

*智囊機構影響大*

聽眾朋友經常會在我們的報導裡聽到許多智囊機構的名字,最著名的有“傳統基金會”、“布魯金斯學會”、“美國企業研究所”、“蘭德公司”、“卡托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所”等等。這些重要智囊機構活躍在美國各界。它們向公眾提供研究成果,給國會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給公司和企業提供專項調研, 以及向媒體發表專家評論等等。在一個非常重視專家意見的美國社會裡,這些智囊機構對國家政策的制定,對輿論的變化,對廣泛的政治經濟外交問題,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專業水準下降*

但是,據總部設在賓州的外交政策研究所最新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在過去的十五到二十年的時間裡,美國智囊機構的專業獨立性和學術客觀性都明顯下降。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項目主任詹姆斯﹒麥加恩博士在接受本台採訪的時候表示,智囊機構幫助決策機構應付國內外挑戰的能力受到政治、媒體和慈善機構的影響。人們對“精彩警句”的需求要遠遠大於“對精彩分析”的需求。

麥加恩說:“我們研究的主要發現是,美國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存在環境中,有六個因素發生了變化。比如非政府組織的大量增加,這些機構獲得資助的條件的變化,眾多的媒體的出現,特別是CNN的出現,技術的進步和因特網的壟斷,政黨政治和思想全球化。”

麥加恩表示,這六個方面的重大變化促使美國智囊機構的專業水準下降。它們把滿足媒體和資助者的要求看得要比研究質量更為重要。

*保守智囊機構黨派色彩強*

華盛頓著名新聞工作者、《華盛頓月刊》編輯尼科拉斯﹒康菲瑟裡也認為,美國智囊機構的獨立性在過去十五年裡有明顯的下降。他對本台表示:“一般來說,保守派的智囊機構要比布魯金斯學會等主流派的智囊機構的黨派觀念更多一些。它們比較側重進行有利於保守的政策理念的研究項目。比如具有共和黨背景的美國企業研究所有一些研究項目就是根據政治需要設立的,其研究結果也是符合這種政治需要的。”

*媒體影響智囊機構功能*

智囊機構在國家的公共政策的決策程序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它的基本功能原本是要對各項政策議題做出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從而給決策者提供可靠的咨詢。但是,麥加恩博士領導的智囊機構項目的研究發現,在美國進入因特網時代之後,智囊機構的這個基本功能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麥加恩說:“還有一些其它因素,比如因特網,我認為是有關的,還有更重要的是,24/7媒體的快速增加,尤其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智囊機構掛名的學者經常得到媒體的要求,給它們的節目或者網站提供分析和評論。”

所謂“24/7媒體”是指那些一星期連續播出七天、一天播出24小時的電台和電視台等媒體。這些節目的出現,麥加恩說,一方面讓一大批智囊機構的專家出了名,大大提高了這些機構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迫使這些機構放棄了深入、長期的政策研究,從而使專家們更注意研究成果的“聳人聽聞”的效果,損害了研究本身的嚴肅性。

麥加恩認為,雖然有些智囊機構具有黨派背景,但美國的政黨不像歐洲的政黨那樣對智囊機構進行直接的干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吳敬璉: 2000年已放棄中國股票
專家分析中共強調執政能力
中日糾紛涉兩國內鬥?
加拿大力克芬蘭 稱雄世界杯冰球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