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3日訊】年初,胡錦濤訪問法國,巴黎當局特意搞了個所謂「中國文化年」,向北京大獻慇勤,從去年10月持續至今年7月(法國政客心裡很清楚,在中國歷史上,中共,正是破壞中國文化的最大禍首,絕無資格代表中國文化);中南海投桃報李,十月,當法國總統希拉克訪問中國時,北京也搞起了所謂「法國文化年」,據說也將持續一年。
雙方各有算盤。中南海盤算的,是由法國牽頭,促使歐盟盡快解除對中共的武器禁售,這項禁售令,是15年前,歐盟針對中共血腥鎮壓民主運動的制裁;中南海同時盤算,拉攏法國,在國際上與美國抗衡;而這兩個算盤,又是為著一個更大的算盤:謀求最大的軍力和國際影響力,威脅和打壓台灣。法方算計的,則是中國市場和中國政府口袋裡的錢。令巴黎著慌的是,就在全世界都在分搶中國這塊「大餅」時,法國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迄今只有1.2%。希拉克率領的300多人龐大代表團中,大多數由法國工商界人士構成,直接奔利而來。
雙方各投其好,果然各取所需。在北京,希拉克聲稱:應該取消武器禁售,制裁,是對中國這個大國的冒犯。實際上,歐盟對中共禁售武器,冒犯的,不過是北京的獨裁者罷了;如果取消禁售,才是對中國的真正冒犯,因為,只有中國人民,才是這個國家的主體,對中國人民的冒犯,就是對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的冒犯。世人不會忘記,1989年,中共當局正是以各式輕重武器,血洗了手無寸鐵的學生和民眾。如果歐盟解除武器禁售,等於是再授專制政權以凶器,隨時向中國人民開火。希拉克又表態:堅決反對台灣獨立。北京當權者需自省:既然「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部事務」,如何又由得這些洋人來表示反對抑或同意?指手劃腳和說三道四,不正是「粗暴干涉我國內政」?挾洋自重和開門揖盜,與賣國求榮何異?
作為回報,中南海照例向法方獻上厚禮:巨額經貿訂單。今年一月,胡錦濤訪法時,已經為法國奉上了20億美元的訂單;而這一回,希拉克回訪中國時,中方又奉上了40億美元的購買合同,內容包括:購買26架法國空中客車,支付24億美元;購買法國火車機車,價值12.3億美元;進口70萬噸法國小麥,價值1.5億美元;中法合作,在北京、天津、遼寧、河北等地建立200處加油站;等等。除此之外,中方還允諾由法方承建價值120億歐元的「京滬高速鐵路」。價值80億美元的核電廠,也是法方志在必得的項目。中國媒體喜稱:從戴高樂(第一個承認中共政權的西方領袖)以降,歷任法國總統都有「中國情結」,顯然,所謂「中國情結」,不過是「中共情結」、「銅臭情結」。利慾熏心,才是這一「情結」的實質。
所有這些合同,都未經中國國內公開聽證,是否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只有中南海自己,心知肚明。比如,同類產品,從第三國購買,是否更節省?同類項目,由中國人自建,或公開進行國際招標、擇優中標,是否更有效益?這些攸關中國民眾切身利益的要素,中國人民從來不得而知。
當天安門上空在24台電腦牆幕燈的照射下,呈現出巨大的、代表法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光芒時,法方應該明白:象徵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光,照耀於至今仍然由專制勢力盤踞的紫禁城,難道不是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諷刺?實際上,巴黎加速向北京獨裁者靠攏,已經到了寡廉鮮恥的地步:法國泰勒斯公司向中共出售了可用以干擾國際電台的天線系統,分別安設在中國海南島、南京、烏魯木齊等十幾個地區,包括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西藏之聲、BBC等國際著名電台,均在這一系統的干擾之列。這一行徑,直接侵犯了13億中國人民的資訊權和信息權。
另一個巨大的諷刺是,「法蘭西巡邏兵」飛行隊的表演節目,本是此次所謂「法國文化年」的重頭戲,然而,北京嚴重的空氣污染,把「金秋十月」變成了「灰暗十月」,連續五天,北京城大霧迷漫,能見度之低,連飛行表演的最低要求都無法滿足,法方只好取消了這一表演,中方則不得不為數萬名觀眾辦理退票。這一情節,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經濟的表面繁榮,是以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為代價,高消耗、低產出的虛假繁榮。
就在希拉克等人在北京費盡心機、大肆「作秀」之際,熱愛自由的法國媒體,卻對其展開了猛烈炮轟:希拉克遊說歐盟對中共解除武器禁售,只會破壞亞洲的穩定與安全,因為,那只會加劇中國與台灣、日本、韓國、印度等國之間的軍備競賽;北京至今沒有平反「六四」,繼續踐踏人權,希拉克竟為了商業利益,而大拍北京的馬屁,實屬為虎作倀。迫於法國國內的壓力,心虛的希拉克,只好在訪問的最後一天,向北京當局遞交了一份名單,象徵性地,要求後者釋放名單上開列的10名中國政治犯。
儘管這位法國總統施盡渾身解數,向歐盟施壓,要求解除對中共的武器禁售,歐盟大多數國家卻無動於衷。事實上,在歐盟25國中,只有法國、德國、意大利三國,主張解除對中共的武器禁售,而且純粹都是基於其自身經濟利益的考量。其他國家則表示,要解除武器禁售,除非北京改善人權。另外,歐洲議會和眾多國際人權組織,也堅決反對解除禁令。 中南海機關算盡,未必能如願以償。到頭來,恐怕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10/12/04)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