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8日訊】大紀元華府記者何晴雯編譯報導/瑪麗.比斯哈拉一開口﹐她的學生們馬上發現她的不同。她每個字講的比較快﹐句子尾音簡潔﹐而且她不使用美國俚語 。
據維州先鋒報(Virginia Pilot)9月8日報導﹐瑪麗.比斯哈拉在「教堂地中小學」開學第一天﹐就告訴她教的三年級學生﹕「我是外國人。」然後讓她的學生們猜猜看她是從哪個「國家」來的。
「加州﹖」一名學生大聲說。
「倫敦﹖」另一名學生問。
「英國﹖」又一名學生問。
「大不列顛﹖」有個學生插嘴。
瑪麗的回答每次都是﹕不是。然後她揭曉謎底﹕她的家在澳洲雪梨。
類似的對話上星期在南維州綺瑟比灣的大城「普特茅斯」(Portsmouth) 很常見﹐因為這裡有12名國際教師加入當地1,200位教師陣營。
今年普特茅斯的學校需要教師時﹐轉向國外求才。幾位像瑪麗.比斯哈拉的澳洲教師於是欣然前來任職﹐其它還有來自牙買加、英國、愛爾蘭和加拿大的教師。這些國際教師遞補了南維州60個小學教師空缺的五分之一。
這些國際教師是通過「國際教師訪問計劃」仲介而來任職的。該計劃是總部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文化交流機構。
瑪麗表示﹕「我一直想來美國﹐所以我想來這裡教書也是辦法。我也想藉機介紹一些我的文化。」
對於普特茅斯而言﹐教師訪問計劃為他們解決師資短缺的煩惱。普特茅斯學區在過去的三年內流失500位教師。而今年教師流失率減緩的部份原因是因為今年普特茅斯提早和教師們簽約﹐因此學校今年只需要填120位老師的空缺﹐比起去年200個空缺改進很多。
雖然這十二名持3年簽證的國際教師還是不能根本解決保留師資的問題﹐但是學校管理階層人員表示﹐國際教師幫助不少。
「教堂地中小學」校長安.霍恩的學校今年有兩名國際教師﹐她表示﹕「教師訪問計劃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其中一個好處是﹕維州負責篩選老師。我真的覺得這個計劃很不錯。」
「國際教師訪問計劃」的亞特蘭大區域主任泰瑞.史娟菊波士頓表示﹐他們會調查教師的背景﹐並且做電話和當面面談。所有的教師必須持學士學歷﹐而且至少有兩年的教書經驗。不過﹐「國際教師訪問計劃」選用的教師平均教書經驗是五年半。
鄰近的大城市維吉尼亞海灘與薩福克以前也曾經聘用國際教師。
督學大衛.史它克維奇說﹐這是普特茅斯第一次利用「國際教師訪問計劃」的資源﹐所以目前還在慢慢試用中。
所有的教師均由說英語國家招聘﹐而且只被安排在普特茅斯具優秀學術記錄的小學教學﹐例如教堂地學院、教堂地中小學、以及教堂地、約翰泰勒、湖景和賽門戴爾等小學。
督學史它克維奇解釋這樣安排的原因是﹕「對於這些國際教師而言﹐要適應新的國家同時又要教書﹐負擔會很重﹐所以我們一年只給他們一個挑戰。」
來到這裡三週後﹐國際教師們紛紛表示﹐他們很喜歡美國﹐而且很驚訝美國學生一點也不像在電影裡刻劃的那麼粗魯。
瑪麗.比斯哈拉講到她教的那一班時說﹕「我很喜歡我的班級﹐我愛他們。」
而學生們也對他們的國際老師們有類似的評價。
教堂地中小學一位五年級學生布魯克.薩門維爾的老師珊卓拉.格林是牙買加人﹐布魯克說﹕「她很特殊﹐她不是你每天都遇的見的老師。」(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