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藥膏的使用除了方法要正確外,用對藥膏也十分重要。
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文偉表示,不少人有胯下癢的問題,但胯下癢常是黴菌感染或溼疹所引起,前者需以抗黴菌藥物治療,後者則要用類固醇治療,二者致病原因不同,但在病發初期的症狀都是發紅、脫屑,一般民眾很難判別,加以患部在胯下,不少人羞於看醫師,於是直接到藥房買藥膏擦,門診中即常見黴菌感染引起的胯下癢,卻誤以類固醇治療,由於類固醇會降低體內對抗病菌的免疫力,結果愈擦愈糟,最後不得不至醫院求診。
另背部及身體其他部位有時會長出紅紅的痘子,大部分都是青春痘,擦治青春痘藥物即可改善,但仍有少數為毛囊細菌感染發炎所引起,曾有人誤用類固醇藥膏治療,結果患部發炎得更嚴重。
坊間藥膏五花八門,為了附和民眾的需求,不少藥膏同時含有類固醇、止癢、抗生素等成份,以應付各種不同皮膚病的需要,林文偉指出,由於藥膏中總有適於治療的成分,在剛擦時有效,但過一段時間後,隨著病情的逐漸惡化,民眾會發現這些藥膏會漸漸失去作用,於是又去買另一種藥來擦,如此便形成惡性循環。
林文偉表示,錯用藥膏有時反而使患部病情更加複雜,甚至出現其他的變化,往往增加皮膚科醫師鑑別診斷的困難,另在藥膏劑量的使用上,亦常為民眾所忽略,尤其坊間藥膏很少會標示劑量,民眾常用了過量的藥膏而不自知,人體皮膚有厚有薄,臉部皮膚通常較薄,如果用了劑量高的藥膏,會使得皮膚變薄,甚至可以看到微血管,由於其無法恢復,不可不慎。(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