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30日訊】布什在第58屆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及不久前(九月七日)向全國發表的廣播講話,向外界發出兩個主要信息:一是美國在伊拉克遇到了麻煩,需要加錢、增兵,并大大延長美軍在伊拉克的駐守時間;二是呼吁全世界,特別是盟國,幫助美國迅速解決伊拉克問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布什的麻煩其實不止來自伊拉克,更來自美國國內:首先,當初美國國會授權布什決定是否出兵伊拉克,是因為布什向國會強調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勾結基地恐怖組織、嚴重威脅著美國的安全。但在伊拉克的大規模戰斗行動結束已四個多月,美軍在伊拉克卻沒有找到任何伊拉克擁有違禁武器的證据,也沒有薩達姆和本拉登勾結的證据。這使得美國國內,特別是國會置疑布什決定出兵伊拉克是受了錯誤的誤導,并要求公開調查決策過程,追究責任。其次,明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布什本來借阿富汗反恐怖戰爭凝聚了民心,支持率達到70% 以上;但如今,美國在伊拉克大有陷入另一場越南戰爭的勢頭,同時,國內經濟一蹶不振,赤字几千億,還要追加伊拉克戰爭款,使布什的支持率一下跌至不足50%,并首次低于正在爭取成為民主党總統候選人的克拉克將軍,爭取連任之路益發艱難。
在國際社會,以法國、德國為代表的反對美國出兵伊拉克的國家,對布什的講話根本不予回應。誰惹的麻煩誰收拾,早有今日,何必當初?法德兩國還明确反對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向伊拉克派遣多國部隊,因為美國堅持不肯交出指揮權。象加拿大這樣持中間立場的美國傳統盟國也對布什的呼吁反應冷淡。布什的呼吁剛剛發出,加拿大總理就表示,加拿大無意也無力出兵伊拉克。支持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澳大利亞則表示,澳大利亞已經出兵兩千去伊拉克,無力派遣更多軍隊。只有英國作出了積極的回應,承諾再派遣兩個營去伊拉克。這一千多兵力對伊拉克局勢的幫助不大,但使得布什的呼吁總算沒有完全落空。
以占領軍的身份來維持一個國家的社會秩序与穩定,所需兵力一般至少需要被占領國人口的1%。伊拉克擁有約三千万人口,美軍及盟軍需要30万大軍,才能恢复伊拉克的基本秩序。但目前美軍和盟軍在伊拉克的總兵力卻只有不足15万,需要增兵至少一倍。因而,美軍不但難以應付每天的敵對襲擊,而且至今無法恢复伊拉克居民的水電等基本生活設施的供應。至土耳其的輸油管道剛剛開通,就被接二連三的爆炸摧毀。這都反映出占領軍的兵力嚴重不足。
除了伊拉克,美國全力推動的中東和平路線圖,因巴勒斯坦總理阿巴斯的辭職及以色列宣布將放逐阿拉法特而瀕臨破產。阿拉伯世界反以色列并最終反美又面臨新的一輪熱潮。
在阿富汗,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殘余勢力在同巴基斯坦接壤的山區重新集結。卡爾扎伊的過渡政府在五千國際維持和平部隊的保護下,只能控制首都喀布爾。其他地區則是軍閥割据,并可能同塔利班和本拉登都有勾結。九千美軍只能在獲得确切情報后,定點突襲塔利班孽余,卻根本無力控制局勢。
盡管布什一再聲稱反恐和伊拉克戰爭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他卻無論如何也擺脫不掉伊拉克、中東和阿富汗三大陰影。布什在國內面對的困境也主要是因為這三大陰影而起。因此,如何面對三大陰影,就成為布什政府能否走出困境、成功連任的鑰匙。
縱觀三大陰影,如一盤棋局,相互關聯:走活一步,全盤皆活;走錯一步,則全盤皆失。
美國,目前的作法是,力拼伊拉克,穩住中東,對峙阿富汗。其實,活棋的關鍵在中東。走活中東,伊拉克必活;否則,死拼伊拉克,結局是又一個越南;同時中東也會跌回原點。
布什政府可以考慮采取以下步驟:
首先,不惜代价保佩雷斯上台,取代沙龍。讓佩雷斯与阿拉法特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盡快討論“以土地換和平”,讓巴勒斯坦盡早建國。這方面美國的任務十分艱巨,包括要讓工党贏得議會多數,并且要讓阿拉法特低頭。
其次,美國讓出部分伊拉克指揮權給聯合國,換取法國、德國支持聯合國向伊拉克派遣多國部隊,緩解美軍的壓力。一旦中東初定,伊拉克也應隨之安定。可以舉行大選,建立民主政權。
最后,美軍撤出伊拉克,揮師向東,十万大軍何愁平定不了阿富汗各路軍閥及基地塔利班殘余?(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