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中國大陸雖然是世界前五大蔬菜果品生產國,但因為農民組織化程度低,果蔬採收和流通設施落後,果蔬優質率低,造成果蔬採後腐損嚴重,每年經濟損失超過上千億人民幣。
新華社今天報導,中國大陸主管部門估算,每年果品腐損近一千兩百萬噸,蔬菜一億三千萬噸。此外,大陸果蔬也因品質問題,出口價格普遍低於進口價格。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副院長杜衛東,最近在第五屆國際果蔬博覽會上指出,果蔬產業在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糧食的農業支柱產業。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果品總產量佔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巴西、美國和義大利。大陸果蔬產業具有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產量、價格和勞動力資源三大基礎優勢,經濟全球化也為大陸果蔬產業走向世界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國際市場。但因為蔬果產業基礎薄弱等諸多原因,每年經濟損失逾千億元。杜衛東建議,大陸應立即著手借鑒外國先進果蔬物流理論和技術,建設和完善以出口果蔬為主的現代果蔬物流體系,切實提高電子商務管理服務水準,讓現代果蔬物流及早成為果蔬產業走向世界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