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6日訊】6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
這堂課沒有教室,也沒有黑板,主講人是一位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大學教授–莫瑞‧史瓦茲,他在生前用錄音口述的方式,以顫抖的手逐字逐句寫下他與學生和同事討論死亡的看法,這位心靈講師真實地記錄了生命中的最後一課。
莫瑞在大學任教長達四十年,他原本是一個聽到音樂就會立刻隨著樂聲起舞的「舞痴」,但是在一九八四年罹患了氣喘而停止跳舞,晚年罹患ALS之後,逐漸失去吞嚥和說話能力,腿部和全身肌肉也漸漸萎縮,最後連呼吸都變得困難萬分。
在病榻中的許多個漫漫長夜中,莫瑞躺在床上忍不住失聲哭泣,也曾經因為無法自行拿取東西感到挫折萬分,甚至因此大發脾氣。
他在書中提到,病患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很重要,雖然要注意避免自己出現情緒沮喪或行為退縮的現象,但是當自己非常生氣的時候,最好讓這種情緒發洩出來,不需要一直當一個大好人,只要大多數的時間是好人就行了。如果在自己陷入焦慮或無法鎮定的時候,可以請親友隨時提醒一下,不要讓自己繼續沉溺在絕望的情緒中,請他們扶你一把。
莫瑞在生病期間,最怕覺得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他總是想辦法找點事做,或是改變自己的興趣,他鼓勵病患,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盡力蒐集喜樂,甚至可以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得到這些快樂。
對重病患者而言,一定要為自己儲備一個支援體系,結合那些關心你或你關心的人,但不要做一些別人無法承擔的要求,即使別人拒絕幫忙時,也要滿懷感恩。
「你該感謝上蒼,讓你有時間學習如何死亡。」莫瑞認為,先得學會如何活著,才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先得學著如何坦然赴死,才知道如何好好活著。忍受肉體的病痛需要某種勇氣,面對生命的實際情況並接受它,則需要另一種勇氣。
莫瑞說,尋找生與死的終極答案時,需要有找不到答案的心理準備,只要好好享受尋找的樂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