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長期乾旱 史瓦濟蘭面臨農業糧食危機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約翰尼斯堡十五日專電)根據世界糧食計畫組織 (WPF)的評估,非洲內陸小國史瓦濟蘭農作物將連續第五年欠收,東部乾旱地區甚至可能不會有任何收成,在明年一月之前,史瓦濟蘭至少五分之一人口將沒有食物可吃,只能靠WFP或其它國際救援組織捐助糧食。

和前二年一樣,史瓦濟蘭今年降雨量稀少且不規則,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史國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史瓦濟蘭農業部長盧希蕾坦言,除非在水資源安全問題上尋得永久解決方案,同時對土地所有權進行基本調整,否則未來史國的發展將會因此受挫。

曾向首都墨巴本以東三十公里外的台灣農技團請教農耕技術的盧希蕾認為,新的農耕技術是可以讓農作物欠收情形獲得一些改善,但缺水問題卻讓這些技術能發揮的效果受到限制。

為了水,史瓦濟蘭官員彼此之間爭論不休,至今卻尚未尋得有效方案,而盧希蕾只能站在政府立場呼籲民眾,就算不是為了商業目的,人民也應在自家後院栽種農作物,為糧食生產提供一些幫助。

不過,由於史瓦濟蘭農民大多習於栽種全國主要糧食–玉米,農業部為了改變農民的習慣,將於明年夏天推出一項運動,讓農民們放棄種植玉米,改種抗旱性較高的高粱或棉花。

農業部官員指出,與政府合作栽種抗旱農作物並出口的農民,將可以得到農業部提供的鼓勵獎品並取得灌溉水源,在這樣的政策思維下,曾擔任農業部長、現為外交部長的方諾拉奇強調,農業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對史國小農主更要灌輸商業經營的概念。但問題是,正如蒙濟尼一名農產品種子經銷商所說,野心較大的小農主是不會讓自己的農場更繁榮,因為大農主會因妒心而沒收小農主的田地,史國農民唯有取得真正的土地所有權,才能讓農業更具生產力。

相關新聞
斐史邊境封鎖加劇 示威者今阻所有人車通行
史瓦濟蘭危機重重 五年後人口驟降三分之一
應對高關稅 福特暫停對中國出口高端車款
中共黨魁於赤柬大屠殺50周年訪柬埔寨 引質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