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毓平吉隆坡十四日專電)馬來西亞的慈濟功德會成立十年,佈施與濟助貧弱,澤惠廣被各民族,已成大馬民間行善最力,效能最廣的組織。對各角落極需救助的貧弱大眾來說,慈濟人不啻為現世菩薩。
馬國副教育部長韓春錦今天出席大馬慈濟會十年回顧展致詞時表示,馬來西亞雖然沒有巨變天災,但社會仍有許多不幸者,也有許多政府福利仍無法顧及的事實,卻因有了慈濟人的愛心與行動,彌補了不少人間的缺憾。
大馬慈濟功德會是在十年前,由旅馬台商劉濟雨與簡慈露夫婦倆同心創立,以承續台灣慈濟人的大愛精神。他們最初在麻六甲建立第一個據點,隨後逐步發展,而今已在全馬各地成立三十二個據點,十年來佈施工作難以計數,大馬各民族的貧弱者都是濟助對象。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大馬慈濟組織的擴張,完全依賴各地志願人士的相互扶持,群策群力達成,毫無商業利益的因素在內。
一位遠從三十英里外巴生郊區趕來出席園遊會的林姓中年婦人說,三年前她瞭解劉濟雨夫婦為了實現大愛精神,把辛苦經營十多年的生意毅然結束,從而專注慈悲為懷的佈施工作,這種精神牽動她加入慈濟。她說,「人家都能夠毀家佈施,我只不過提供一點點工作力量,算得了甚麼。」
或許,正是這樣的一點心意的結合,終能匯集成今天的慈濟。
回顧展大會上,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吳文雅也表示,中華民國政府對於海外各領域的濟助工作也不遺餘力,不過由於客觀因素的局限,一些政府難以達成的工作,卻由慈濟會完成。因此慈濟會的事功能力與政府的力量可說不分軒輊,也因為民間慈善事業純是獨立作業,精神毅力更令人欽佩。
大馬慈濟功德會創立人劉濟雨、南傳法師斯里達瑪南長老與大馬佛教總會主席寂晃長老,都在會中表達他們對人類社會的關懷與期許,同時也希望人間多發揚愛心、同情心,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從而建立更為和諧的、安詳的社會。
大馬慈濟功德會十年回顧展設在吉隆坡坤成女中禮堂,反映大馬慈濟人走過的十年歷程,完全沒有僥倖、卻是充滿人間最原始的愛心:同情、關懷與「真心扶你一把」的手。慈濟會也在坤成女中的籃球及體育場設立義賣會,擺賣各種日用品、飲食,以及盆栽、工藝品等,所有物品售出所得,全都捐獻給慈濟功德會,充作救濟基金與興建吉隆坡會所基金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