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3日訊】〔自由時報陳泓達編譯/法新社北京十二日電〕據中國官方英文「中國日報」十二日報導,由於俄羅斯當局以環保為由否定中國引進西伯利亞原油的提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十一日率領高層代表團赴俄訪問,與態度積極的日本競爭這項價值二十五億美元的合資計畫,團員包括中方承辦廠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 China)董事長馬富才。
報導指稱,這項輸油方案是中、俄最大規模的合資計畫,一旦失敗可能影響雙邊關係。中國「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CAITEC)歐洲研究部副主任劉華芹女士指出,若此合資計畫告吹,將不利於中俄雙邊關係。
俄羅斯總理卡斯亞諾夫也將於二十二日到訪中國,油管計畫將可能是會談議程之一。
中方擬議興建一條長兩千四百公里的油管,連結西伯利亞東部安加爾斯克和中國東北大慶油田,雙方自一九九四年開始磋商,本月初卻遭俄國自然資源部生態鑑定委員會以環保為由加以否定。
俄方對口廠商「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Yukos)則提出兩套輸油方案:「南路」沿貝加爾南部鋪設,靠近貝加爾湖,並由布裡亞特伸出,沿西伯利亞大鐵路穿越赤塔州,在外貝加爾斯克銜接中國管線;「北路」則由安加爾斯克沿貝加爾北面鋪設,再沿貝加爾︱阿穆爾鐵路線穿越布裡亞特、赤塔州和阿穆爾州,到達騰達。管線自此向南拐彎,進入中國,延伸至大慶。
但兩案先後遭生態鑑定委員會否定,理由是南路貫穿通卡(Tunka)國家公園,北路則靠近貝加爾地震帶,兩案均可能違反俄國保護自然生態的法令。
然而,分析家說,環保或許只是莫斯科藉以回拒北京的遁詞,真正原因可能是日本提出的另一項油管計畫。東京擬議興建一條長達四千公里的輸油管線,起點同樣是安加爾斯克,但路徑繞過中國直通瀕太平洋港市納霍德卡。
報導指稱,若干俄國官員和壟斷管線業務的「俄羅斯國營管道建設運營公司」支持日本提案,認為該案有助於為俄國石油開闢更大市場,買家包括日本、南韓,甚至美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