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是否已走出泥潭﹖

標籤:

【大紀元9月10日訊】日本經濟已經連續增長了六個季度。今年第二季度的GDP按年率計算增長了2.3%﹐雖然比美國的3.1%低一些﹐而比歐圓地區以及英國卻強多了。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增長來源於外貿。七月份由於亞洲及歐洲國家需求增加﹐日本貿易順差大幅度增長。隨著薩斯(SARS)病疫減退﹐七月份日本對亞洲出口增加12.7%。下半年美國經濟預計增長加快﹐日本很可能因美國對日出口產品需求增加而受益。美國是日本主要出口國﹐購買約四分之一的日本出口產品。七月份日本工業生產比六月份增長0.5%。日本經濟﹑貿易及工業部預計八月份將增長 2.0%﹐預計九月份增長1.5%。

公司資本投資上長﹐勞工市場繼續得到改善

據日本財政部報告﹐今年二季度公司資本投資比一年前上漲6.4%。這是自2000年第四季度以來的第一次增長。二季度公司銷售額增長了2.4%﹐利潤上漲13.6%。

日本失業人口七月份減少了10萬﹐這是連續第二個月失業人口減少。與此同時﹐就業人口也在增加。雖然失業率仍高達5.3%﹐勞工市場一直在改善。

經濟復甦使利率上浮

種種經濟復甦跡象﹐如二季度GDP增長2.3%﹐資本投資增加以及股票價格上揚等驅使日本長期利率大幅度上昇。十年期日本政府債券收益率從兩個月前的歷史最低點0.43%上昇到九月初的1.67%。一般來說﹐經濟復甦時期投資者看好股票市場﹐把資金從債券轉投股票﹐從而驅使債券價格下跌﹐債券收益率上昇﹐這是一般的經濟規律。然而﹐如果利率上昇過快﹐經濟復甦可能因此而受阻。

日本央行保持零利率政策

面對利率急劇上昇﹐為了避免經濟再次陷入困境﹐日本中央銀行行長福井俊彥(Toshihiko Fukui)公開地表示他將堅持現行的零利率政策直至改變通貨滯脹的局面。他的這番講話引起很大市場波動。債券價格上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降﹐跌幅為12.5基點(一百個基點為一個百分點)。這是1999年三月以來跌幅最大的一次。

通貨滯脹仍是難題

自1999年﹐日本就陷入通貨滯脹(即物價全面下跌)的困境之中。產品價格下跌使公司收入減少﹐為了消減開支﹐公司裁減員工﹐而失業人口增多使社會需求減少。由此導致下一輪物價下跌﹐形成惡性商業循環。雖然﹐近來通貨滯脹情況並沒有加重﹐但七月份日本物價仍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2%。物價已經持續下跌46個月之久﹐近年來工資收入也在減少﹐結果使得儲蓄率由四年前的11%降到6%。

銀行界似乎終於好轉

最近﹐日本中央銀行稱日本銀行界壞帳總額已由去年的43兆日元減少到今年三月的35兆日元。美國標準普爾評級公司最近提高了對日本三家銀行的信用評級。然而﹐要達到日本政府的振興金融界要求﹐仍有許多方面有待完善。譬如﹐日本第五大金融集團公司大和銀行母公司 (Resona)雖然今年六月份已經由日本政府注入公共資金﹐並被迫更換管理人員﹐然而該公司仍未擺脫困境。另外﹐日本經濟財政大臣兼金融大臣竹中平藏(Heizo Takenaka)最近對已接受公共資金但仍經營不良的15家日本銀行發佈懲處命令。可見日本銀行界仍危機四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開講:中國駭客入侵台灣
北京水資源危機  現存水量僅夠維持10個月
白宮總統副助理訪問灣區   僑界領袖交換振興經濟心得
北京連年乾旱水庫僅剩十個月存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