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浪漫之城

標籤:

【大紀元訊】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當這支歌同其它九支歌一起代表人類語言和感情,隨著飛行器一起唱進宇宙的時候,有誰想過這支名歌是怎麼編出來的,怎樣唱出來的呢?
  
歷史的回音
  
一陣滾滾塵沙在草原上騰捲,一群身著裘皮的吐蕃人唱著古老的藏歌,趕著一群良馬,風塵僕僕穿越草原,在翻過最後一架大雪山以後,他們來到了雪山腳下一塊兩江相會的草灘上,這裡水草豐盛,是牧馬打野的最好地方,他們需要在這裡很好休息一下,明天他們將走進古老的峽谷棧道,把一群良馬趕往雅洲府、蘆山郡,或者碉門、榮經,換取漢區的邊茶。他們在這裡用三塊石頭支起鍋樁,用白石夾著火草狠狠撞擊,瞬間的電光石火點燃了火草,再把火草送到鍋樁內的乾柴下,在草灘上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第一把火。也許正是這些先驅者支起的第一個生火熬茶燒飯的鍋樁,確定了這個地方的歷史命運,才有了後來這塊地方的獨特文化。
  
以後的一千多年中,不間斷的有馬隊從藏區出來,在這裡打野後進入漢區;不間斷的有馬隊從漢區馱來茶葉、絲綢等在這裡打野後進入藏區,這裡被人們稱作「打折渚」(漢語的意思是兩江相會的地方)。
  
藏族用馬換取茶葉的交易在古代叫作「茶馬互市」,這條橫穿橫斷山脈的道路就是著名的「茶馬古道」。抑或是「打折渚」的諧音,這地方不知何時竟有了一個叫「打箭爐」的名字。這便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康定。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達賴喇嘛奏請打箭爐「交市之事」,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准「行打箭爐市,蕃人市茶貿易」。正是這一紙王命,使康定後來成了西陲重鎮,成了藏漢物資文化交流中心,成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清雍正八年(1730年)清王朝在康定依山臨山修築城牆三堵,並在三條進出口處修建了東南三座城樓,分別起名紫氣門、南極門、拱宸門。民國十一年,川邊鎮守使陳遐齡修復東關城門時改紫氣門為康定門,親筆書寫「康定門」三字匾額掛在東關城門上,這便是康定溜溜的城。
  
茶馬古道,一條大西南的絲綢之路。國內的絲綢、茶葉等商品經過康定從這條路流向印度洋,流向歐洲、美洲,南亞、歐洲、美洲的商品也從這條道上流向康定,流向中國。在康定甚麼東西都能買到,於是康定有了「小北京」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上海、武漢、康定被中華民國定為全國「三大商埠」,上海、武漢、康定商會被定為全國「三大商會」。
  
雪域高原的羅曼蒂克
  
康定是一個藏漢文化,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心,她有自己多側面全方位的立體空間。
  
一種文化在康定形成,從魏晉南北朝開始,歷經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國,一個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把康定推向一個個高峰。清朝咸豐年間,果親王允禮、福安康都曾來康定,清末民初趙爾豐、尹昌衡先後經營康定,三四十年代康定被定為西康省會。歷史上漫長的茶馬互市,清末時的移民,使康定形成了以藏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文化,由於茶馬古道的向東南亞延伸,使她與世界文化接下了不解之緣,不少康定人血管裡流淌著藏漢人民共同的血液。康定的歷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正是這種獨特的康定歷史文化孕育了《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的來源,眾說紛紜,各執其是,其中不乏充滿了傳奇色彩和浪漫情調。但多數人認為該歌曲是由民歌發展而來。一位老人說,他們十幾歲時在康定聽見的康定情歌不是今天這個樣唱的,那時是這樣:「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門,朵洛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喲,會當溜溜的家來會為溜溜的人……」當時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康定城有一賣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長得漂亮美麗,舉世無雙,康定人稱「松光西施」。每天早上她都要上街賣松光,康定人只要聽見她叫賣松光的聲音,都要打開門窗探出頭來,有的是為了買松光,更多的是為了一睹「松光西施」的芳容。康定情歌唱的就是朵洛。這可能就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雛型了。

康定的人文是多樣的,作為茶馬古道上的物資集散地,它必然是多民族的多種文化交流和融匯,作為康定的民歌正是這種交融文化的體現。康定情歌是茶馬古道這塊沃土上生長出來的高原雪蓮,可以肯定在情歌的背後還有許多美妙的傳奇故事,有許多浪漫的愛情故事,這是雪域高原的羅曼蒂克,這是人們對康定這座文化古城的理想和夢幻。

──轉自《世界旅遊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四川泥石流意外五十一失蹤人員仍下落不明
【半日閒】人在「畫」中遊——新澤西雕塑公園
飛行員在飛機上會用餐嗎? 是否要付錢?
紐約春日去哪裡?五大區賞櫻指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