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大變革 將設監察員

標籤:

【大紀元8月1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宜君╱綜合紐約三十、三十一日外電報導〕美國紐約時報針對該報前記者布雷爾捏造、剽竊新聞醜聞進行十一週的內部調查後,三十日宣佈將從今年初秋起推動一連串改革措施,包括設置該報創立一百五十二年來首位代表讀者監督該報的「公眾事務編輯」,以及檢討該報現行的記者署名、新聞發稿時地標示,以及匿名消息來源引述等政策。

 時報新任執行總編輯凱勒三十日正式上任第一天,即宣佈前述改革。該報首度設置的公眾事務編輯將扮演監察員角色,檢討該報的報導與檢閱讀者投訴,讓時報編輯部的運作更透明,並在時報開闢專欄,就有關該報報導的議題撰寫「獨立且未經審查的評論」。不過,鑒於時報向來有反對設置監察者的傳統,公眾事務編輯任期將先以一年為限,期滿再評估是否保留。

 此外,時報也將增設兩個高層編輯職務,其中一人負責新聞專業與道德的把關,另一人則督導人員聘僱與訓練。

 前述改革措施係出自時報三個內部委員會的建議。時報五月爆發記者布雷爾自去年十月至今年四月間所做的七十三篇報導中,至少有三十六篇出自捏造或剽竊同業作品的醜聞。布雷爾雖自行離職,但報社聲譽與員工士氣已受重創,時報因此任命前述三個委員會調查布雷爾醜聞始末,並檢討該報的文化、內部溝通與工作表現考核制度。

 其中由時報助理總編輯席格領導的委員會提交一份五十八頁的報告,痛批時報編輯部的種種陳痾,呼籲時報應樹立「討論與合作的永久風氣」,「清楚對讀者與大眾負責」。報告中有一章專門探討布雷爾事件,嚴詞抨擊時報編輯部的文化與管理方式,表示「沒有單一個人、單一錯誤與單一政策須為二○○三年春季發生玷污紐約時報新聞專業的剽竊與杜撰尷尬事件負責」。

 該章係由美聯社前總裁兼執行長波卡迪、西雅圖偵察郵報前社論版主編波爾德,以及曾是時報專欄作家的喬治梅森大學教授魏金斯等三位外來公正人士聯合執筆。針對外界抨擊時報的種族多元聘僱政策,是非裔的布雷爾能力不足卻得以在時報內平步青雲的原因,三人在專章中指出,該政策可能是眾多因素之一,但時報不可因噎廢食而放棄讓編輯部充滿多元聲音的承諾;縱容布雷爾醜聞發生的真正原因是編輯部出現拔擢親信的「明星制度」,導致組織架構、態度與新聞處理程序出現嚴重缺失,特別是編輯彼此間的溝通、指揮與自律出現問題,「互相抨擊已取代分享」。

 凱勒表示,時報還將採納委員會的其他建議,包括統一匿名消息來源的引述準則,並執行每年考核員工表現的制度,採取更嚴格的記者掛名與發稿時地政策。除了布雷爾醜聞外,時報五月亦傳出普立茲獎得主布雷格在一篇報導中大量使用一名特約記者的採訪成果,但撰稿者署名只有他一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人籲美國把中共定為恐怖組織 加大打擊
墜毀直升機所屬公司被勒令停止營運
上州一小飛機墜毀  一精英家庭殞落
4.25中南海和平上訪26週年 紐約法輪功學員4月19日遊行集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