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4日訊】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一類非常小的生物﹐用人的肉眼幾乎很難分辨。它們的個體雖然很小﹐總量卻非常的大﹐這就是光合浮游生物。它們是海洋生物鏈的最基層﹕大魚吃小魚﹐而很多小魚是靠浮游生物維生的。
光合浮游生物形態各異(如下圖)﹐它們的生存需要陽光﹑水和養料。大洋的表面有充分的陽光﹐光合浮游生物於是便可以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洋中的水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來供給生長。另外鐵元素等養料對于浮游生物的生存也是必須的。
圖﹕形形色色的海洋光合浮游生物(NASA’s Earth Observatory 提供)
光合浮游生物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它們就成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重要指標。如果某一地區的二氧化碳昇高時﹐鄰近海域的浮游生物也會相應增加。
衛星照片是衡量光合浮游生物濃度的最好依據。別看浮游生物個體很小﹐它們的整體可是海洋中的真正“巨人”。由于它們都含有葉綠素﹐吸收紅光和藍光﹐反射綠光﹐所以光合浮游生物含量高的海域在衛星照片中能呈現出明顯的顏色變化。
NASA阿誇衛星6月27日拍攝的北歐北海的照片顯示﹐挪威﹑瑞典和丹麥之間的海域呈光合浮游生物富集狀態﹐表現為大團藍綠色﹐與暗藍色的遠海海域有明顯的差異。真是近看看不見﹐遠看巨無霸。
圖﹕NASA最近公佈的北海衛星照片。挪威(上)﹑瑞典(右)﹑丹麥(下)﹔藍綠色海域為浮游生物富集區﹔左上白色為雲層。(法新社/NASA)
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光合浮游生物的生長還受海洋中的養料多少影響。如果大洋表面空氣較冷﹐深海富含養料的海水會上翻從而為浮游生物提供營養來源。而當洋表溫度較高時﹐比如在人們常說的厄爾尼諾狀態下﹐深海的養料就很難被帶到表面﹐也就會影響浮游生物的生長。由于它們是海洋生物鏈的最基層﹐光合浮游生物對整個海洋生態環境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海洋學家們非常注意觀察它們的生長狀態﹐並將這作為了解地球宏觀生態的重要指標。@(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