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四日電)考古專家針對一件敦煌法制文書的最新研究表示,早在千年之前的五代後晉時期,中國已有完整的民事訴訟檔案。
香港大公網引述報導,目前為止,中國法制史上還未發現保存如此完整、宋代以前的民事案件,但是敦煌法制文書「後晉開運二年敦煌寡婦阿龍地產糾紛案卷」內容的完整、編排的有序,在中國法制與檔案史上都十分罕見。
專家說,敦煌法制文書記載的是一件普通的民間地產糾紛案,從性質與辦案程序來看,與今日的民事案件屬於同類,其中包括提起控訴、立案受理、調查取証以及判決結案等四個基本的審判過程。
這項法制文書也打破以往學者普遍認為「古代官府辦案經常﹃刑﹄、﹃民﹄不分」的看法,因為從此案審判的過程與結果分析,並沒有「民事案件處理刑罰化」的痕跡。
這件民事案件的原告為一個喪夫失子、無權無勢的寡婦阿龍,她申訴的地產糾紛案得到官府重視與及時受理,五天內就給了她一個合理的判決。專家表示,從表面看,這只是一件單一的文書,實際上卻由多件相關文件組合而成,包括性質不同、年代不一(有的文件相隔達十年)、類別不同的五件文件依邏輯順序依次組合,形成完整檔案,主要目的是為阿龍的地產糾紛案結案存檔,以備日後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