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水域趁年輕

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22日訊】台灣四面環海,溪流眾多,各種水上運動盛行,從河川的溯溪、泛舟,到海上的衝浪、獨木舟、風帆、潛水、浮潛等,相當適合年輕朋友挑戰。

  炎炎夏日,酷熱的天氣不禁讓人產生從人間蒸發的錯覺。此時,水,就是最佳消暑聖品。台灣四面環海,溪流眾多,各種水上運動盛行,從河川的溯溪、泛舟,到海上的衝浪、獨木舟、風帆、潛水、浮潛等,不過這些運動困難度不低,花一個暑假的時間,可能只學到入門技巧,相當適合年輕朋友挑戰。

考驗體力:溯溪

 遠離陽光直接管轄的範圍是避暑最好方式,溯溪時,沿著溪谷兩旁或直接涉水前進,穿梭其中,兩旁有高聳的溪谷遮蔽,雙腳或身體「冰」在透心涼的溪水中,彷彿吃著冰兼吹電扇,再清涼不過了。

既然針對年輕人,溯溪的河川當然不能太簡單,例如花蓮三棧南溪的黃金峽谷,步行兩個小時後才到達地點,過程中必須攀繩、攀岩、游泳,參加者要有過人的體力,不過一線天的地理景觀與湛藍的深潭足以值回票價。

 其他如北部的新店溪、新竹的加納富溪,中部的萬大溪、丹大溪、大雪溪,東部的木瓜溪、三棧南溪等,都可參考。

挑戰膽量:泛舟

 除了溯溪,泛舟是最受歡迎的溪流水上活動,隨著地勢高低起伏與水流緩急,讓泛舟過程充滿刺激性與挑戰性。目前台灣以秀姑巒溪泛舟最受歡迎,未受污染的溪流,加上自然景觀優美、河道蜿蜒曲折,以及不時出現的激流,充滿刺激與驚險。其他熱門地點還包括:高雄縣荖濃溪、宜蘭安農溪、桃園縣大漢溪、新竹縣馬達拉溪等。

測試平衡感:衝浪

 海上的消暑運動,就屬衝浪、獨木舟、風帆、潛水、浮潛等活動,但是這些運動技術門檻高,適合喜歡挑戰與刺激的年輕族群。衝浪是海上消暑活動的入門,利用海上風向、風力和海浪,體驗馳騁浪頭的快感。滑浪協會秘書長鍾文乾說,在專業教練指導下,從啟程、破浪、轉彎、海上坐姿、起撐動作,初學者可在三天內站穩衝浪板,體驗衝浪的刺激快感,但這只是入門而已,想要成為風浪板玩家,必須持續的練習。

 目前台灣衝浪玩家,大都聚集在幾個地點,北部以台北縣的福隆、宜蘭頭城的蜜月灣、烏山港為主;南部則以墾丁的南灣、佳樂水為主;花東地區則集中在長虹橋、杉原海水浴場、八仙洞、磯崎等。其中花東地區與蜜月灣因為浪況穩定,浪行平整,成為高階玩家最熱門的地點。

絕對技術面:風浪板與帆船

 學會衝浪之後,倘若覺得還不過癮,風浪板則是另一個更高階的挑戰關卡。擁有國家級教練頭銜的詹正峰說,風浪板入門與衝浪相當類似,但是技術門檻更高。操作風浪板首先要了解風的來向以及其前進原理,接著學習如何將船頭拉往前進方向,並練習拉帆繩、左右轉、起風帆,並熟悉風浪板的架設,過程中還要保持身體平衡,各種動作的配合,才能讓風浪板前進。

 經過教練指導,一般民眾可在幾天內學會駕馭風浪板,隨著海風在海面上短暫滑行,不過,要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至少要花上一年半載,套句老話,就是熟能生巧。

 與風帆相近的帆船,同樣是夏日水上活動的另一個高難度挑戰。不知情者總以為,帆船操控容易,但是詹正峰反駁說,這是外行人看法,因為操控帆船更需要體能及同舟共濟的團隊合作精神,還要了解、掌握風的動向,很多人一遇到強風就回不了岸,就是操控技術不純熟。

 比起衝浪,風浪板與帆船需要的自然環境限制較低,因此,可以玩風浪板的地方,除了上述提及可以衝浪的地方外,北部海域的白沙灣、翡翠灣,中部的大安海水浴場、鹿港沿海,南部的西子灣等海域,東部的杉原海水浴場等地方,都可看見玩家的蹤影。不過,風浪板與帆船的造價高,最陽春的風浪板也要八到九萬元,雷射型帆船造價更高達二十萬左右,不是一般民眾能負擔。

培養應變力:獨木舟

 「一葉孤舟任我行」,乘著獨木舟遨遊在大海或溪流中,遠離吵雜的人群,同樣有消暑的感覺。獨木舟又稱為輕艇、膠筏,在溪流或海上都可操作。儘管入門技術門檻不高,但要划的好,在湍急溪流順利前進,同樣需要時間鍛鍊。

 目前幾個獨木舟玩家的據點,海上地點如龜山島、綠島、澎湖、墾丁等,而溪流則有南勢溪、木瓜溪、秀姑巒溪等。

拜訪珊瑚礁:潛水

 浮潛與水肺潛水,是真正享受海水、完全擁抱大海的消暑運動。五顏六色的熱帶魚與珊瑚礁生態,體驗不同於一般感官的水下世界。不管是浮潛和水肺潛水,都必須經過教練的指導,其中水肺潛水更必須事先接受完整的潛水訓練課程,了解如何使用高壓空氣氣瓶,學習潛水的技術和知識,循序漸進取得潛水合格證書後才可下水。

 台灣潛水活動最盛行的地區,以東北角和墾丁為主,而綠島、蘭嶼和澎湖等地,同樣受歡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洲黃金海岸 鑲金的衝浪海灘
漫遊衝浪者天堂
十八歲的滑板衝浪冠軍 樂當沙灘救生員
帽子防曬油 陪你澳洲衝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