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4日訊】大紀元香港記者吳雪兒報道/昨天一午,在酷熱的天氣下,萬五多市民參加了在遮打行人專用區舉行的2003民主大會。最近香港市民為反對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與及要求加速民主改革步伐,而接二連三走上街頭,當天在台後見到民主派議員張文光,便訪問了他對這些事件的看法。
上街顯示人民力量
張文光認為,五十萬上街遊行,五萬人包圍立法會,「是為香港創造了一個人民的歷史,因為人民用腳來投票,去反對二十三條,而且是反對董建華的無能管治,在遊行或靜坐裡面,人民最強大的聲音是要求董建華下台,我相信這個是會動搖董建華在香港管治的合法性和公信力,會令董建華變成一個缺乏民意支持的政府,當前市民不單只是反對二十三條的立法,還因此而帶動了一個董建華的管治危機,而最終人民是希望香港出現一個民主的政治,這已經是全香港市民在遊行和靜坐裡面很清晰的強音,這也是特區政府所不能夠回避的聲音。」
他續說:「『七一』和『七九』是對香港人起鼓舞,因為這是人民的力量,這個力量不是民主黨叫出來,而是人民自己走出來。」
港人已經等得太久
問張文光香港人對於民主制度準備好沒有?張文光回答:「香港人等得已經太長久。」他形容類似民主大會的集會二十年前也搞過,但到現在香港的議會仍然只得半桶水的民主,人民選出來的議員仍然被大量的保皇黨壓抑,人民的意見不能夠透過一個議會得到申張去影響、改變政府。」
他又說:「因此香港人不單只是對民主準備就緒,而且是不能夠容忍民主的步伐如此緩慢,已經等了二十年,等了兩代人。」
民主路上困難重重
張文光感到香港人今後在要求民主的道路上是非常困難,他說:「因為在議會裡面有既得利益的人士,是不會放棄他們小圈子所得來的權力,這不單只是很多親中的功能組別和直選議員,也保括了很多專業界議員,他們仍然希望維持著自己的特權,他們將會成為阻礙民主發展的議會力量」。
另外,他又指出,「特區政府是不願意放棄它行政主導的力量,因為這個力量是確保著特區政府裡面很多特權階層,甚至是有錢人的利益,這是違反人民意願。」
義無反顧爭取到底
他認為,香港市民若意識到二十三條之所以有機會得以通過,「完全是因為一個不民主的制度,讓保皇黨在議會裡掌權,讓特首可以渺視民意,今天就應該一鼓作氣,義無反顧,爭取到底,讓民主的政治得到實現,讓人們可以選出他們的代表,讓這些代表可以主宰香港未來政治的命運。」
至於香港在「一國」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她對中國所起著的作用,張文光表示,「中國已經走上改革開放,中國也開始要走向一個民主的政治,因此香港能夠在民主的路上總結到經驗,走前一步,是完全符合香港社會資本主意的特質,也是對香港有利,當然我們不能夠想到中國如何去受香港的影響,畢竟中國有自己的政治發展,而香港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是應該早就有民主。」
應從人民權利考慮
他續說:「對中國來講,香港應該是扮演一個國際城市的角色,如果香港不是一個國際城市,收回的只不過一個普通的國內城市,這是無助於國家走向世界和,改革開放,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好處。另外,民主不是純粹從國家的政權有沒有好處去考慮,而是從人民的權利去考慮。」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