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美粽飄香時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8日訊】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向來說法不一。其中最流行的一種,是說為了紀念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了汩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後來﹐粽子成為端午節的傳統食品﹐每逢端午,家家戶戶,大街小巷都飄溢著甜絲絲的粽子清香。中國民諺有「吃了端午粽,還有三天凍」,說明粽子在民間還是天氣轉變的標誌性食品。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根據文獻記載,五月被視作「毒月」、「惡月」,而五月初五又是九毒之首,所以在這一天便會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並且打掃庭院、驅邪消毒。

  粽子古稱「角黍」,是由當初的竹筒米發展而來的。端午食粽作為全國性風俗最早始見於西晉周處撰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騖角黍。」到了唐、宋時,粽子已經成為節日的一種食品。

  中國各地端午節有不少奇異的習俗﹐製作的粽子也有不同的方法和口味。按原料分,現代有黍米粽、玉米粽、純米粽、米粉粽、糯米粽。按配料分,有紅豆粽、棗子粽、豬肉粽等等。按形狀分,有錐形粽、三角粽、四角粽、菱形粽、枕頭粽、寶塔粽、筒粽等等,風味之異,流派之多,不勝枚舉。

  浙江嘉興的粽子口碑甚好,大大糯糯的甜粽當中,臥著厚厚的紅豆沙,是自家製的用沙布濾去了豆皮的那種,旁邊是一大塊亮亮的豬油,這樣的粽子可以想見在經過壞蒸煮之後,是怎樣的一種油潤甜蜜。鹹粽子有相近的風格,只是餡換成了在醬油裡浸泡了許久的瘦肉條,煮熟後,肉鹵已經漬出了粽葉外。

  江蘇的粽子包得比較緊,就算有餡,基本上也是淡味的,因此即使是甜粽子,還是可以蘸糖吃,最乾淨利落的是凍的白粽子,硬硬的去蘸白糖,很是清爽。如果放棗子,會攪成棗泥。一些地方還有在端午節用五彩絲線編成蛋網,放了煮熟的鹹鴨蛋給小孩子掛在脖子上的習俗語。

  河北的粽子裡能見到整粒的紅棗,也會放紅豆、火腿,甜鹹口味都有,小孩子還會在端午這一天拿了煮熟的雞蛋和鴨蛋,互相用力頂,看誰先把手中的蛋頂破,小小孩的手上,還會纏上五彩絲線,想一想都很有節日氣氛。

  安徽的粽子裡有紅豆、綠豆,還有不浸醬油的肉,再拌了豬油,擱上芝麻。小孩子也喜歡互相碰鴨蛋,家門口要掛艾。

  湖南的風俗是,一個家庭裡只要不是有甚麼特別重大的事情發生,到了端午都是要包粽子的。除了瘦肉,還放鮮的或是鹹的鴨蛋黃,最好吃的粽子是放一層米,再放一層醃好的肉,上面再放一層米,上面再放一層醃好的肉,再放米,再放肉……

  貴州的粽子很大,人稱「枕頭粽」是鹹的,裡面放臘肉和香腸,慢慢蒸熟。這種粽子的特質在於,包的時候一定要有「鼻樑骨」。

  廣西粽子的個頭也很大,有一斤多,會讓人聯想到越南的又細又長,足夠一家人食用的大粽子。

  廣東粽子以鹹味為主,最傳統的是裹蒸粽,裡面放鴨肉、栗子、乾瑤柱和北菇,甜味的有金華火腿鹹肉粽、綠豆鹼水粽,是用來蘸白糖冷吃的。現在的餡經過了發揚光大﹐海鮮包進粽子尤來已久,就是見到鮑餡、魚翅餡、燕窩餡,也不必太驚奇。肇慶的煎粽,是把裹蒸粽踏平了,雞蛋打勻後,裹在外面,再放入油鍋裡煎。廣東的習俗,要在端午褒消暑的粥和湯,常用的原料有荷葉、老鴨和冬瓜。

  而中醫則認為,粽子的原料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有益氣健脾、主治下痢的功用。粽子中的配料棗、赤豆、栗、豬肉等更是營養豐富。比如紅棗可治貧血,赤豆能利水、消腫和解暑。所以香甜嫩滑、油潤不膩的粽子不僅吊人胃口,也是很好的食療食補的佳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名牌公司中國承包商違反勞工法
詩:探監
詩:探監 人氣 0
四川成都出土大型明代太監墓葬群
成都出土大型明代太監墓葬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