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4日訊】據嘉興日報6月2日報道, 日報記者與朋友聊天時聽說一件令人深思的事:長沙市一個小學生當上了班里的“小組長”,這個小組的其他7個孩子就一起請她吃“肯德基”。回家后,這位“小組長”神氣十足地告訴父母:“當上班干部好處可多了,他們會送我吃的,還有禮物!”
盡管朋友們聽過這事后捧腹大笑,但記者卻始終笑不起來。本該純潔無瑕的孩子們這是怎么啦?如果談起成年人的“官本位”思想,也許還會招來一片唏噓,為什么孩子們的“官本位”反而只被當作笑料?帶著這些沉重的問題,記者在一段時間內對孩子們的“官本位”現象進行了調查。
一天下午4時30分左右,長沙市清水塘小學校園內,几個2年級的小學生放學后在學校參加體育特長培訓,記者上前與這几個孩子聊天。其中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是副班長,記者問他覺得當班干部有什么好處,他笑嘻嘻地說:“我可以管別人,別人不能管我。”
“如果有人不聽話,你是不是會記他的名字?”
小男孩瞪了記者一眼,似乎這個提問很沒水准:“我想記誰的名字就記誰的名字。”
這几個孩子當中還有一個是體育委員,對于記者同樣的提問,他倒是十分簡潔:“當班干部特別過癮!”問他為什么,他卻回答說不知道。
另外一個小孩主動告訴記者,說他很想當班干部:“因為我們班的班干部可以拿黑板擦打人。”
在長沙市大同小學、八一路小學等几所學校,不少孩子同樣語出驚人:
“當干部有權力,能管住好多人!”
“當班干部可神氣了!自己可以不做事,專門指揮別人。”
……
據嘉興日報記者調查了解,這些“孩子官”的“特權”和“特權思想”主要包括几個方面:一是當上班干部肯定是老師喜歡的學生,在心理上比別的同學有優越感,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二是把學校和老師賦予自己的一些管理職責當作在同學面前耍威風的資本,滿足了當“孩子王”的虛榮心﹔三是當上班干部后,手中的“權力”能夠制約同學,同學們會給自己“好處”,如請吃零食、代搞衛生甚至代替做作業等。
采訪中一個小學生干部就說:“掃地其他同學掃就可以了,我當了組長還掃嗎?”
“我當班干部,就好像是頭頭一樣,大家都要聽我的,誰不聽我就不准別人跟他玩。”
對于班干部的“特權”,不少孩子表現出的心態不一,有的“羨慕”,有的“懼怕”,還有的“憎恨”。“羨慕”和“懼怕”的,自然就會出現前面所談到的“討好”現象。
長沙市八一路小學的几個4年級學生告訴記者:“我們跟一個班干部玩得好,所以我們早晨不讀書,他也不記我們的名字。”
“我們班有一個同學拿了50塊錢請班里的干部,回來就只剩下5塊錢了。”
其中一個學生還說:“我沒有請過班干部的客,但我幫大隊長寫作業。”
另外一個孩子向記者解釋說:“值日的時候,跟班干部玩得好就記紅名字(表揚),玩得不好就記白名字(批評)。”
不少孩子對班干部享受“特權”表示“憎恨”。清水塘和八一路小學的一些小學生反映說:“我們班的同學都特別恨班干部,他們老是欺負人。”“我們班的班干部老是覺得自己了不起,動不動就說這是老師說的,要告訴老師,拿著雞毛當令箭。”“我們班有一個同學,當上班干部以后,老利用自己的權力要挾別人,要別人幫他做這個,做那個,不幫他做就向老師打小報告。我們都特別討厭他。”
還有學生對班干部的產生方法表示反感:“我們選班干部,就是舉一下手,名字是老師先給出來的,就是那几個人。不舉他的手,反正他也能當上。”
記者調查后發現,小學生的“官本位”現象并未引起成人足夠的重視。多數人認為這也就是孩子們之間的“玩過家家”,而沒有看到這是會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值得高度重視的社會問題。
一位小學生家長說:“我們也沒有特意說要孩子當班干部,不過當上了我們總覺得臉上很有光。”另外一個小學生的話卻令人吃驚:“我媽媽跟我說,我和班干部玩到一起肯定不會吃虧,該值日的時候她會給我少安排。”
正是因為一些家長們“要面子”、“不吃虧”觀念的影響,實際上使得自己的孩子吃了大虧。長沙市修業小學的几位6年級學生告訴記者:“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原來考試次次都是雙百分,選上班干部以后,現在語數外加起來只有210分。為什么呢?滿足了唄,有虛榮心了,光記著怎么耍威風了。”其實,分數的影響還不是最重要的,可怕的是,一旦“官本位”在孩子們心中扎下根,將會給他們的一生帶來不良影響。
嘉興日報記者在長沙市清水塘、大同、八一路等小學采訪了几位小學班主任老師,大家認為: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培養孩子們的獨立和管理能力,一方面也要針對這種現象引導、教育孩子們以身作則、樂于助人、吃苦耐勞、良性競爭。要真正使孩子們健康成長,還需要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關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