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錢最值得?通人達人為您獻計

標籤:

【大紀元6月29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特稿)錢怎麼用最值得?這問題一般人忙於賺錢,時間已嫌不夠,哪有閒工夫去思考?但是想通了錢的意義以及金融交易的底細的專家認為很重要,也幫「無暇思考」的富裕的可憐人和汲汲營營的中產階級想好了。想知道他們的獻策嗎?

舊金山州立大學哲學教授尼德曼(Jacob Needleman)認為對世界最有利的用錢方法是把它用來追尋真理和發展自己的內在(to further one’s pursuit of truthand innner development)。他說,這世界需要許多東西,但是最急切需要的是有智慧與良心的男女,他建議有志「為了世界善用金錢」的人,設法幫助自己變成「洞澈現實,深明公益」的人。

尼德曼說,這當然不是件簡單事,需要「很大的饑渴」,也需要相當的財力,不過錢財帶來的自由,也許會對找到「高人指點」極有幫助。

這是從哲學的觀點看「如何善用金錢」,其中涉及的智慧與良心、現實與公益等抽象名詞,可能不是一般人所能輕易了解,我們不妨把切入點降到形而下一點,聽聽哈佛大學「社會投資」專家杜米妮 (Amy Domini)教授的看法。

杜米妮說,我們每個人至少要「意識到」錢離開我們的手,下一步到哪裡去:如果存進一家跨國大銀行,那筆錢很可能就會變成世界某一角落「見不得人的勾當」的演員;反之,如果存到一家社區小銀行,它變成抵押貸款,幫助你的鄰居買房子的可能性就很大。

「生意倫理」雜誌的編輯凱莉(Marjorie Kelly)就是主張多照顧本地人的生意的學者專家。著有「資本的神聖權利」 (The Divine Right of Capital)一書的凱莉說,善用金錢的最佳辦法就是「投資於社區」,因為你買投機性的股票的話,你想「投資」的錢通常到不了你預想當中的公司手,只是在投機掮客之間轉手,肥了掮客而已;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錢做些好事的話,最好把它投資於社區發展金融機構 (communitydevelop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 CDFI)。

舉凡社區發展信用合作社、社區發展基金、鄰里守望相助銀行、技術支援組織等等,都屬這類金融機構,所貸出的款項,多屬幫助窮人蓋房子、重振都市鬧區、幫助殘障人士創立小型企業等性質。她說,社區發展金融機構的還債記錄還不錯,很少會讓你的錢有去無回。

未來學家暨經濟學家韓德森 (Hazel Henderson)的主張也很類似--他認為讓錢發揮它的價值,最好的辦法是把它投資在「負社會責任」的互助基金上,要不然就投資於太陽能及再生能源的研究與發展。

「工作資產」(Working Assets)組織的執行長奇西尼克(Michael Kieschnick)把「永續經營」列為善用資金的最高標準。他說,如果投資對象通得過下列這三大標準,就可說是成功的選擇:第一、把錢用到「選對總統」上面;第二、用來買地方商店、藝術家和農民所生產的東西;第三、捐給幫助世界各地女性接受教育、提升其參政權與表達自由的組織。

「意識到」錢的流向與可能效應固然重要,「意識到」自己勞力貢獻到什麼地方,也同樣重要,因為「工作」等於「貢獻」等於「錢」(薪酬)。基於這樣的體認,「汽油巷基金會」(Gasoline Alley Foundation)的創辦人席畢利亞(Joe Sibilia)強調,如果一方面替污染下水道、壓榨勞工或從事非法交易的公司工作,一面投資於具有社會良心的互助基金,那你一定在自欺欺人。

他提醒讀者,「你每花一分錢買某一家公司的貨品或服務,你就投資了一分錢給那家公司,你就對它的獲利有貢獻,也就在支持它的營業模式。而你每次參與某一項社會或文化活動時,你也對該活動的永續生存有功。兩者同時進行,等於往來於你的思想和意識行為之間,這不簡單。」

席畢利亞說,一個人一旦開始想這問題,就開始走上「意識用錢」的旅程,在這人生旅程上能夠遇到越多「英雄所見略同」的人越好,這一批人會對後代產生良好的作用,而「讓後代享有比現在更好的環境」正是這一代人活著的真正目標。(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冥冥之中有定數──打鐵時允諾的五百貫錢
泛藍立委傳出推動倒閣  台聯質疑
這家店真貴天下第一刀  小吃三菜一千伍
解開頭發的十個謎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