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7日訊】回中國大陸採訪,我的手機用的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網絡,那天在南京,手機收到朋友傳來的“阿牛和阿芳的短信情話”,令人捧腹,轉摘如下:
阿芳:你長得用心良苦,你長得神功鬼斧。長得丑不是你的錯。但你出來嚇人就是你的錯。
阿牛:別看我有點胖,我渾身是肌肉﹔別看我有點黑,我滿臉放光彩。頭可斷,髮型從不亂﹔血可流,皮鞋天天都上油。
阿芳:你長得很有創意,能活著是你的勇氣。醜陋並非你的本意,缺了你,誰來襯托世界的美麗?
阿牛(殷勤):你是風兒我是沙,你想喝水我泡茶。
阿芳(低聲哼):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沒牙。
如今社交話語發生了突變,談情說愛的方式也變了,前兩年還是用”伊妹兒”(電子郵件),時興網交網戀,現在時興用手機短信了。
中國大陸的情侶,視手機短信為非常武器。摘錄幾條:
“如果愛你是一種錯誤,那我情願錯上加錯,哪怕錯一輩子。”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等你電話。” “我願做一條魚,任你紅燒、白煮、清蒸,然後躺在你溫柔的胃裡。” “愛你,卻要無欲無求好難!愛你,卻要偷偷摸摸,好累!愛你,卻讓自己心碎,好慘!但竟然心甘情願,好傻!”
在非典(非典型肺炎,SARS)時期,人們見面的機會大幅減少,手機短信成了一種溝通渠道,短信異常火爆而大行其道,於是,產生了典型的”非典”短信。
最大眾的短信:遭遇非典才知道自由呼吸的可貴,戴著口罩才知道面目真實的可貴,非常時期的思念顯示出我們友誼的珍貴。
“繽紛”短信息
最政治化短信:毛澤東真偉大,就是沒有大哥大﹔鄧小平有遠見,香港回歸沒看見﹔江澤民揮揮手,下崗工人滿街走﹔朱鎔基吹牛皮,銀行存款沒利息﹔胡錦濤有一套,他當主席戴口罩。
最嚴厲的短信:哥哥你上班,口罩要捂嚴。上樓爬樓梯,午飯方便面。兩眼別亂看,眼神也傳染。別拉小姐手,我知道了可沒完。
最柔情的短信:我輕輕纏繞你的耳際,溫柔觸動你的臉頰,甜蜜親吻你的嘴唇……呵呵,我是口罩,記得戴我喲。
最故事化的短信:一老太耳背,近日常聽人說”非典”,老太嘟囔:怕費電,別開燈。
最令人心甜的短信:不戴口罩顯出你面容的美,戴著口罩突出你眉目的美,戴不戴口罩你在我心中都是最美。
最羅唆的短信:最高指示–飯前便後要洗手,出外歸來要洗手,乘車之後要洗手,摸東摸西要洗手。
手機短信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新文化現象。用手機發短信,與電子郵件和網上聊天室不同,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盡可在地鐵裡在街上交流,是一種實時互動通信傳播方式。它與書面語不同,字數有限(一些電訊網絡公司按50字內作一條收費),都是簡短而打破語法限制的新話語。為了吸引收信人的眼球,語言往往是靈動的、誇張的,精彩妙語層出不窮,帶有刺激對方的話語機鋒。
手機短信對文字的要求,可稱得上”苛刻”,眾多發信人將它視作考驗文字能力的機會。正如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所言,”伊妹兒”是”網話文”,而短信是”實時互動語”。
短信往往是考驗發信人的智慧,又常常帶有幽默成分,一條短信才收費一角錢人民幣。
可以這樣描述一個短信族的一天生活:早上一開手機,收到的是昨夜球賽的最新賽況﹔上班途中,通過短信瀏覽定制的招聘信息﹔午餐時聽著朋友利用短信在電台為自己點播的歌曲﹔傍晚下班前用短信與戀人約定燭光晚餐﹔晚上回家用短信查閱郵件,與網友聊天﹔睡前查看翌日天氣預報……據說如此短信化生活,還只是短信一族的”入門標準”。 許多人到了月底都要發短信查詢這個月發了幾百條短信,看看夠不夠電信商兩個月發1500條的折扣標準。
第五媒體
不少學者認為,手機短信將成為繼互聯網之後的又一重要信息傳播渠道和新的社交方式,成為”第五媒體”。今年中國新年期間,中國大陸短信發送竟超過70億條。
去年11月至今年中國新年前夕,廣東爆發非典,傳媒毫無反應,也不見政府高層評說。2月8日,一條消息悄悄在人群中蔓延:”廣州發生致命流感”。”死亡”、”無法救治”等恐懼字眼,以手機短信和口耳相授方式傳播,一時沸沸揚揚。僅據”廣東移動通訊”短信息流量數據統計:8日,4000萬條﹔9日,4100萬條﹔10日4500萬條。聳人聽聞的傳言演變成一股風潮,都市趨於強烈不穩定。政府這才被迫承認一種新病毒引起”非典”。正是手機短信的衝擊,令政府公開部分真相。
不過,也不能否認,短信中的無聊廢話也在滿天飛,一些發信人口無遮攔,色情短信、整人短信、荒唐短信、惡作劇短信,已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今年3月8日一條短信讓不少母親健在的朋友頭疼不已。該短信的主要內容是八個佛字,而後稱如將這一短信發給八個朋友,發信人的母親就健康長壽,但不許回發。收到短信的大都先是嗤之以鼻,而後撓頭不已,最後帶著痛苦和無奈將該短信一一發給朋友,更有不幸者,一天裡連續多次收到這條短信,轉發得拇指抽筋,還把朋友給得罪了。
最近,北京一友人收到一短信稱發信者是藏邊佛教理事會,收到該短信時系統已自動扣去手機話費100元人民幣,並奉送收信人一法號:智障。經一番麻煩的查詢,才知電訊公司根本不會無緣無故代扣100元,但這“智障”的侮辱性字眼卻令人忿忿不平,想打官司,又找不到始作俑者。(法新社圖片)(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