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方冰紐約5月6日報導) 關心中國問題的學者專家在紐約舉行的一次討論中國薩斯疫情的討論會上認為,經過這次薩斯災變北京可能會對國際和政府內部的信息流通加以改變,但是並不會觸動涉及政治體制的新聞改革層面。此外,法律學者提出了中國體制方面的弊端,並建議中國人大常委會成立薩斯特別調查委員會,全面徹底查清薩斯疫情流行的來龍去脈,給中國人民一個交待。
*信息流動三個方面*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陳希認為,薩斯病的蔓延雖然不會像切爾諾貝裡核電站事故在前蘇聯產生政治危機並啟動全面改革,但是仍能對中國的政治體制產生影響。陳希認為,這次薩斯災變提示了信息流動的三個方面。一是中國政府與其他政府的信息溝通。中國政府已經得到教訓,如果不向國際社會負責任地公開信息就會受到制裁。現在中國在經貿上受到的損失就是一種制裁。二是政府內部的信息流動。現在中國政府要求機構間信息機制強化,要求下級全面準確地向上面傳遞信息,但這並涉及政府與民間的溝通。這方面涉及的是行政改革。第三方面是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信息溝通。陳希說,這種溝通更有政治意義。從憲政法律的角度上講實際上是關係到老百姓的知情權以及新聞自由的問題。
陳希說:具體到這次事件,實際上更強化了老百姓的那種意識,就是說這些官員的失誤和體制的弊端直接威脅到自己的生命健康和經濟利益,所以老百姓現在都是為農民負擔和下崗工人進行抗爭,實際上這些抗爭也有可能利用這個事件提供的一些動力來增大對政府的政策以及制度改變的壓力。這些機制可能會產生影響,會推動制度和政策上的一些調整。
*當局控制媒體更嚴厲*
多維新聞社執行長何頻的發言以事實佐證了陳希對薩斯災變只改善了政府機構間而非政府與民眾間的信息溝通的分析。何頻說,4月20日胡錦濤和溫家寶出面之前,廣東、北京隱瞞疫情真相、嚴密監控媒體;4月20日之後雖然全中國所有媒體一夜間言必稱非典與人命關天,但是當局對媒體的控制卻更加嚴厲了,整個事件並沒有如港台和國際媒體認為的中國出現了新聞改革的機會。何頻說:也就是說,所有關於薩斯的報導都是經過所在單位的黨委書記,現在黨委書記是一把手,行政官是二把手,由兩人簽名才把報導發出去。何頻說,政府繼續以散播謠言的罪名大肆抓人,更嚴密監控、整頓互聯網和手機訊息傳遞。
*政治需要可能壓倒人民安全*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王軍濤列舉4月27日《人民日報》的人民網報導說明,廣東在4月20日北京高層表態之後還在繼續隱瞞疫情和責任,特別是仍在繼續迫害公民以封鎖信息。王軍濤說:有一個姓彭的人在公司內部計算機網絡上收到了一條關於非典的郵件,就是說旁邊有一個工廠的工人,那個工廠死了一個人,縣衛生辦已經去調查了,正在隔離。說大家要多注意啊。就這麼個郵件,送給全廠四十幾個職工,結果他被開除公職。這個報導是4月26日廣東省簽發出來的。那就是說4月20日中共中央明確表態了之後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還在簽發。王軍濤說,這表明,圍繞如何應對薩斯災變,北京高層仍有不同看法和做法。他說,聯繫到江澤民派系表態仍然強調秩序,以及江掌握的軍、警、特安全系統的沉默和繼續抓人,使人擔心少數人的政治需要最終仍然可能壓倒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人大應該認真咨詢薩斯事件*
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陳小平從法學角度對薩斯災變中出現的憲政問題進行了分析。他指出,中國的黨國體制在薩斯災變中表現出的弊端是“刑不上政治局委員”,也就是說擁有絕對權利的人不承擔責任。陳小平說:憲法規定是首長負責制,國務院是總理負責制、部裡部委是首長負責制,省裡是省長負責制,按照憲法當然是撤市長和部長這一級,撤不到市委書記、政治局委員這一級去。這種結構有合理的一面,但是也有非常荒謬的一面。這也說明從根本上說,中國不是個憲政體制。
陳小平質疑衛生部長張文康和北京市長孟學農的下台是否符合中國憲法程序。陳小平還指出,中共16大把軍權和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分開了。這次薩斯災變中軍隊反應遲緩正暴露了這種體制在危機發生時的毛病。陳小平說,國家的憲政過程常常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出現奇蹟般的改變。他建議,如果國家主席胡錦濤有意樹立憲法的權威,可以從薩斯災變入手。
陳小平說: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關於對薩斯問題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對薩斯事件的前後過程作一個詳細透徹的說明。以正國際社會對中國薩斯事件的徹底了解。 陳小平說,明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時,應該對薩斯事件進行認真負責的咨詢。按照憲法程序這是履行他們對選民所作承諾的一個表示。
紐約關心中國問題的學者專家是星期天在哥倫比亞大學舉行這次中國薩斯疫情討論會的。出席發言的還有政治分析人士孟玄、哥大東亞研究所所長呂曉波、原中國體改所官員張剛和原香港《信報》總編邱翔鐘。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