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6日訊】由電視劇《雍正王朝》原班人馬主創的《走向共和》正在央視一套熱播。据《新聞晚報》報道:該劇形象地展示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的年代,通過對慈禧、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等歷史人物的描繪,將觀眾帶入歷史之中,去體會中國被列強瓜分時的辱國之痛。
壽司、京鼓受贊揚
據中華网5月5日報道﹐記者采訪了一些觀眾,他們表示劇中有不少戲劇化的手法值得稱道,比如日本天皇听到海戰胜利后,流著淚吃了個壽司表示慶祝,同時鏡頭切到清朝慈禧太后一個人面對著一桌山珍海味怏怏地沒有胃口,兩相對照,發人深省。又如慈禧大壽的日子,正當君臣同慶時,突然傳來日軍大舉進犯的消息,皇帝緊急同大臣們回軍机處商議對策,不知情的慈禧卻破口大罵,皇帝不得已又赶回祝壽現場,為安慰太后,親自為太后听戲敲起京鼓,但暗自卻心急如焚,江山社稷已如危卵,卻還要強顏歡笑,那鼓敲得越來越急,越來越重,營造出了一种緊迫而讓人撕心裂肺的戲劇效果。
海戰好像電玩
在觀眾的叫好聲之外,記者也听到了一些不同意見,尤其當第10、11集“甲午海戰”播出后,這种意見尤為強烈。
劇組“別出心裁”地用電腦技術來代替真實浩大的戰爭場面,凡是炮擊艦船的遠景、全景,該劇統統采用了電腦特技,所以在熒屏上,兵艦全都是一個角度,冒出的煙霧也全都是一樣的,另外,海浪也整齊地泛著金屬光芒,真的近景和假的遠景混雜在一起,視覺上極不舒服,讓人感覺這不是一場關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戰,而是家里玩的逞一時之快的電腦游戲。
另外,戰艦的甲板之新,讓人一看就是今天的貨色,鏡頭在戰艦上一點沒有海上的搖晃感,海風把鄧世昌帽子上的花翎吹得獵獵作響,而他身旁士兵的發梢卻紋絲不動。
大量虛假鏡頭嚴重影響了戲的感染力,從而使得最后因無人填送炮彈時,清軍將領發出的“蒼天不助我大清”的慨嘆顯得十分蒼白。
“甲午海戰”前有老電影的影響力在,按照今天的中國影視拍攝水平,縱然無法超越,也不至于相差太大,可惜,今天看到的這場“甲午海戰”卻讓人大倒胃口,在這部以嚴謹著稱的電視劇里成為一大敗筆。
李鴻章形象受爭議
李鴻章是《走向共和》著力塑造的人物,但看過后,觀眾的意見分成兩方。
正方:李鴻章形象是全劇里最大一個亮點,該劇完全沒有按照歷史的結論來演繹李鴻章,而是遵循著“歷史的真實,人物的多面”來演繹,演員王冰也說,我們孤立地演的話,這個人物很坏,應該說他干了一些不對的事,但是總的來看,李鴻章這個人應該是我們現代人可以理解的,如果拋開劇本,拋開歷史的真實,只把這人描寫成天生就是個喜歡賣國的坏蛋,這就不可信了。
反方:劇中李鴻章整天一副正气凜然說話鏗鏘有力的架勢,把個李鴻章演成心思單純耿直的人。演員大概認為他這樣演就算是突破了把李鴻章看成坏人、看成漢奸的模式,但實際上,他又落入了另一個僵死的概念———用正面人物的臉譜去套,而不去考慮人物的表情、行為、言論、聲調的內在邏輯。這种表演還是沒有辦法讓觀眾體會到人物內心的复雜斗爭和思想矛盾。(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