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明電視系列﹕行在人生的轉折處 (失業篇)

人氣 5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7日訊】
下載觀賞

~失業留言版~

我真搞不懂,混水摸魚、偷懶油條的寄生虫不去裁,認真為公司打拼的人卻留不!? 阿誠

我的失業經驗、求職經驗、我的就職經驗、再失業經驗、我的失落、旁徨、無助、不安,你也一樣嗎? 美鳳

只要能拉下臉來,不管賣香腸、當清洁員還是送報紙, 無論如何都有工作的,加油…:) 土司男

失業很痛苦,找工作又不容易,就算找到工作又隨時會失業,對未來一點保障都沒有,所以我想…靠別人吃飯為何不自己找飯吃,將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想自己創業喔… 咪咪將

沒工作再找ㄚ,天無絕人之路,加油!! 飛龍

失業了這么久,已沒資格、也沒時間去挑剔工作的好与不好,有生活負擔、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只要求個「能做」的工作就得了,什么抱負、理想、興趣甚至專長,別開玩笑了…我不敢想,你敢想嗎?
哈利波特

景气持續低迷!失業率創歷年來新高!報章上斗大的標題,看得人触目惊心。一個人失業,其實意味著整個家庭都面臨經濟上或情緒上的困境,尤其對失業者本身而言,身處一波一波的失業人潮中,讓他們佇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旁徨而無所适從。但如果我們逆向思考一番,所謂「危机便是轉机」,當我們行在人生的轉折處,如同在終日庸庸碌碌的奔波中拾獲難得的空檔,何不利用這段韜光養晦期,冷靜的考慮應如何邁出下一步,找到生命的方向,确立自己生命的意義──也許這正是我們在失業時,最應該反省思索的議題。

人不是白白來在世間的,也多少人一生辛勤,過勞而死,卻未曾有机會思考人生,走自己要走的路。且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失業的人,同時更停下忙碌的腳步,看看別人對照自己,省思我們各自行過的人生之路。

標題:行在人生的轉折處

失業并不是失業者的個人問題而已,台灣大學社工系系主任鄭麗珍就語重心長的表示,由于牽涉到家庭的收入減少,再加上失業者本人情緒上難免有所波動,連帶的也造成与家人之間的互動失調,因此對失業者的整個家庭而言,都會產生沖擊;嚴重的話,甚至會衍生為社會間題。

“從低收入戶來看,失業确實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導致一個家庭會去借助社會救濟。讓人最懮心的是已經失業了,必須要赶快安排去工作,或社會服務,不要讓他每天失業狀態;若達六個月以上失業,心態上會很「失志」,很懮郁。最近有些個案是因為失業而去自殺,是因為太長時間無所事事,家庭經濟角色失去角色,可能對自己心情适應上非常糟糕。失業問題本來就很大,不是只有對婚姻有沖擊,對整個家庭,包含小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

的确,若我們從失業者個人的角度觀察,「失業」,不單單只是家庭經濟陷入窘迫而已,事實上,失業者本人的人格尊嚴,也面臨嚴重的考驗。「工作」,原本是人們藉以和社會產生聯系的途徑之一,也是社交生活和個人自我評价的重要來源,一旦喪失了工作机會,面對再也沒有生產力的自己,許多人難免感到沮喪悲觀,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別人不經意的眼神,都容易解讀為不友善的「异樣」眼光,最嚴重的是,失業者會全然否定自己,甚而自暴自棄,身陷牛角尖的深淵無可自拔。

“你沒有工作的時候會怀念從前工作的時候,定位角色都很清楚,如果你真的沒有工作的話,像我就看過這樣的例子,他很早出門,然后他很晚回家,中間到哪里去了就不曉得,那他可能就有別的可能性,据我了解,以個個案來看,他就是在逃避旁邊人給他的异樣的眼光,我認為這并沒有什么直接生存上的威脅,這只需要心理的調整就可以适應過來.”

所幸,誠如王教授所說的,心理調整可以讓人适應一時找不到工作的沖擊。但是這一念之間的轉換,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困難,許多人宁可選擇退縮逃避到自己的象牙塔中,也不愿面對殘酷的現實,以致產生了社會問題。而如果這套心理調适方法早在學校教育中完備的話,日后整個社會便不需要再付出如此昂貴的代价。

“事實上,工作本身他不僅給薪水,他也給地位,他也給角色,你如果認同角色不清楚的話,認同包括他跟別人的關系,跟自然的關系及其他關連性的,如果他這點不夠強的話,他要面對都會很困難,更何況幫助周圍的人去适應,而且中國人有很強的面子觀念,所以面子的觀念可以□他變成一個偽裝變成一個更疏离更脫离現況的局面,但相形与一些媒體上出現的例子,這又微不足道,有些人因為失業經濟壓力,這本來是一個工作上的轉換調整的問題,也不知道他為什么想不開,他變成去搶劫去做一些奸犯科,我每次看到這樣的狀況,我都覺得我們學校是不是要給人家一點教育,給他在職的,除了專業教育外再給他一點調整和适應,轉換上面的..”

除了失業者本人必須承擔心態上的轉換和适應之外,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對于處在人生轉折處的失業者而言,更是再出發的原動力。法輪功學員劉皇影先生,就是一個曾在10個多月失業期間,幸運得到家人全力肯定与支持的例子。劉先生原本從事房地產生意,在一陣不景气聲中,他也面臨到中年失業的危机。妻子雖然還有一份收入,但家中其實負擔不輕,尤其11歲的小杰自小就是遲緩儿,在金錢和精神上的付出,遠大于一般的孩子。但身處失業期的劉先生,每天卻依然紅光滿面,笑嘻嘻地利用暫時沒有工作的期間,無私地跳出有為的營生,乾脆全心全意投入法輪大法的部分工作,不求名也不圖利。這條路走來艱辛,因為在表面看來,家中沒有任何進帳,但劉先生倒看得豁達,甘之如飴,与其在家哀聲嘆气,不如作些有益人群的善行,時時保持和社會的互動,況且失業畢竟是暫時的,利用生命中難得的短暫時光与人廣結善緣,何樂而不為呢?就這樣,劉先生在面臨中年失業的人生轉折之時,并未選擇逃避退縮,反而義務、積極的投入益利眾生的義舉,為使社會人心向善貢獻一己之勞。

“首先我太太是一個上班族;在這几個月里,我覺得必須去完成我的心愿--這部分我就選擇了一些(法輪)大法的活動為參与的對象。所以在這几個月里,我參加五、六個國外的活動,主要的原因是我上班那段時間不能好好的去參加活動,牽涉到時間、經濟兩方面的條件。在這八、九個月里,我覺得對我比較能交待得過去的是我覺得能為大法做一點個人付出,覺得是最高興的東西。”

當我們問到劉先生為甚么能夠如此無私地投入弘法的工作時,他談到自己修煉法輪大法后重獲新生的改變,是因為法輪大法真好,讓他深覺必須与眾人分享。

“其實也不是不顧這一切,好像什么都不做,只做大法的事。我修煉已五年多了,那么這五年多以來,我太太的感受我想是最基本的就是身體上變好,我以前就是坐骨神經痛二年半的時間,花了几十万,病也醫不好;后來煉法輪功以后,病好了,所以這是身體的一方面,另外就是學了「法輪功」,對法理的認識,知道法輪好,從大法里得到的好實在太多太多!從大法里,你再如何付出,都無法報答大法給你的東西,在這方面我能做多少盡量去做。在我的价值觀里,碰到大法的事,(其他的事)我會把它放在第二位。這是我學大法后整個的改變。”

劉太太也是法輪大法的學員,當先生失業時,她扛起一個家庭的經濟重擔,也同時扛起了獨挑經濟大梁的辛酸与壓力。她鼓勵、支持丈夫,「習慣」別人异樣的眼光,安撫長輩的情緒,同時還要做好自己本份的工作,身心承受著雙重的煎熬。談起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還真不是三言兩語所能盡訴。

“一開始的時候心里上還是有一點不太習慣,可是學法了,就想說順其自然,看看他如果說在工作方面會不會在找到自己适合的,那這樣時間也過的很快,那在中間會有一些常人的心態,那些心態一產生的話,一些情緒什么都來,那如果又看老師的法以后,自己的心里又坦然多了,就會自己去面對,心態上就會比較好,我覺得這段時間也是十個多月,那到上個月他才去上班,時間真的是,在一般人如果沒學法的,真的是很難去…,不知道這段時間是怎么過的,還好我先生他在家庭方面也幫助我不少,所以我在事業上才會有一點成就。”

由于劉太太本身也是法輪功的學員,她明白凡事皆不可強求的道理,當人生遭逢變故,這時懮傷煩惱都無濟于事,不如保持一种樂觀平和的心境,坦然面對逆境,放得下、看得淡,或許反而才有峰回路轉的机會。

“我覺得說我做這個行業真的是出乎很多人意外,因為我自己本身的個性也是很內向,在跟人際關系方面,我也不是很好啦,那我先生,在我做這個之前我先生也會幫我一些忙,介紹他的朋友給我認識,談的case也是很多件,也是很順,如果說在保險業這個行業要做的很順的話也是很不簡單,做一年以上人家就會說待得住。還好有一些朋友幫我,真的是跟一般人不一樣,很順利,到目前為止,我也做的還不錯。”

相較于目前社會上出現的許多失業家庭的糾紛,劉太太從同修的立場支持失業的劉先生的抉擇,他們因此反而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夫妻感情更為融洽,彼此也有共同的人生方向。

“他在失業這當中,其實他過得更充實,因為他可以做大法工作,他就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買電腦,剛開始,也是金錢方面比較有限,他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那些裝置一樣一樣地買進來了,他就在家里做一些大法的工作,他覺得說沒有什么影響。那也是有一些心會起來,有一些不平的啦,我整天在外面工作,他在家里做這一些,有時候心里會有反感,自己又想一想,老師說「德」也是有限的,自己一個家庭的德,多少就是多少,那我先生沒有工作,我在外面工作那也是一樣,那我心態就會比較坦然。”

坦然面對丈夫十個多月的失業期固然不易做到,但若比起十一年來照顧遲緩儿的無力感和苦澀,一切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劉先生与劉太太談起這個儿子,不僅沒有懮慮的神色,反而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所謂天下父母心,將心比心,能做到「坦然面對」還真是不容易。

“我們老二他生出來就是比較遲緩什么都慢,那我跟我先生的心態一開始就是以平常心來對待,不會很沮喪,在醫療上,我們該去醫院的時候做治療的話,我們都去,那個時候帶起來很辛苦,那個時候在台北住,大嫂對我們很照顧,我帶老二去醫院的時候,他會幫我照顧小的,所以我們老二也是做過一些針灸的治療還有一些醫學上的、藥物上的,后來我們學了法后,就是照一般正常的小孩跟他一樣,后來就讓他去接受一些學習上的,現在還不錯,就是說語言方面還沒有出來,但認知方面我們講的話他都比較能夠溝通。”

劉皇影先生也同意太太的看法,欣然接受命運的考驗,只是一心要把孩子教育好。

“因為老師的法理講得非常清楚,這個部分我們只能去幫助他,教育里面去讓他夠學習成長,尤其是在生活自理的部分,我們把他送到特殊教育學校,讓他接受這方面的學習。沒有別的可以選擇,就只能選擇這樣的時候,你就當然讓他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這是我們的想法,我們盡量幫助他在這一方面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教育。”

劉家的大女儿目前還在讀國中,也跟著爸媽一起學煉法輪功,談起前一陣子家中的困境,她還是一副天真的模樣,毫不擔心,不過她倒是負起了幫助媽媽照顧弟弟的責任。

“我之前根本不曉得爸爸失業耶,爸爸媽媽都沒有跟我講,是堂弟、小伯告訴我們的,我們出去玩的時候,我覺得好像沒有什么變,好像都一樣,也沒有怎樣,就還是一樣,一樣看書、打電腦。”

問:你會擔心嗎?

“我那時候都不知道,所以都沒有擔心過,課業還是照樣上,補習還是補習。”

雖然劉先生曾經暫時失業十個月,但是一家人反而凝聚得更緊密。他們并沒有互相指責,讓家庭陷入愁云慘霧,反而是彼此攜手將失業視為生命中短暫的休止符,投入弘揚「真、善、忍」法理的行列當中。

然而,有多少人能夠像劉先生一家,如此坦然面對,攜手度過難關呢?真的,當大環境暫時不可能轉變時,我們是不是應該轉而改變自己的心態去适應呢?難与不難,存乎一心而己。重要的是,念頭一轉,換個角度來思考省察,調整一下過去因忙碌而略顯凌亂的步伐,重新出發,不也是一個扭轉的契机嗎?重要的是,絕不能自怜自怨,也不可喪失對自己的信心,藉著短暫的中空期好好充實自己,增加實力,待机會來臨時,隨時又可回到職場一顯身手。

“要在工作的時候珍惜,我看台灣有相當多的職場上的人,不管年青人或是專業或更年長的,在他工作的行業沒有做他該做的事,學習或是教學,在他投入的感覺都不夠,我是覺得在他心態上是不夠的。假如你很積極投入的話,會累積一點財富,這個財富要保持至少3個月、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生存,所以有失業的狀況不要惊恐.因為不安全感傷人或影響人的狀況在職場上非常嚴重,如果在職場奮力向前看,你隨時准備你半年或一年轉換,這未嘗不是一個休息,因為工作本身投入精神那是瞞耗人的,而許多人在工作時抱怨休息不夠,你休息時是一個滿好的轉換,而且要有一點余情跟余閑,像你如果有空,几個月、几天,你可能去做什么樣的事情,所以工作的教育要再加上一個失業轉換或調整的教育。”

王教授談到的心態与角色的轉換,還是必須回歸人對于工作意義与价值的重新認識。人還得從根本上去體會:到底人生的意義在哪里?畢竟工作并不等于人生的全部。

“工作的意義是什么,人為什么要活?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你价值觀很高的,但是每一個人進來的時候,以社會學來看,學生几乎都會問,畢業以后可以做什么事情?而且,一般的回答都是不清不楚的,而且他會增加很多旁徨,我的感覺是工作上的挑戰,我們必需不斷的去想,我為什么在這里,我為什么做這個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做這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去生活。”

劉皇影先生也談到他修煉法輪大法后對工作价值的一番新的體認:執著一切時,凡事斤斤計較,傷了神也傷了身;看淡一切時,卻反而柳暗花明,心境上又拓展一番新天地。

“因為「法輪功」修的是真、善、忍,第一的是用善這一面先考慮到別人的想法,我們會盡力去做。在煉功之前做事會計較,同事之間會計較,他拿多少錢,心里不平衡;過得很痛苦,非常傻,天天在想這些事情。學法后,我覺得老師說人各有命,你看他啥都行,他命中沒有也沒辦法;大法的《轉法輪》一書,破很多迷,知道法理后,心能放開,對自己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以前做的事這樣就夠了,現在覺得這樣是不夠的,會希望把它做得更好,讓老板沒有話講,這是我學法輪功后,工作態度上的轉變。”

的确,職業無貴賤,任何正當的職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只要能為人群服務,為社會的繁榮發展貢獻一己之力,做甚么不都是一樣么?工作并不是以爭名逐利或是自我表現為目的。我們的工作不都是讓我們心性提升的場所嗎?對于劉先生而言,法輪大法法理,正是他生命的動力所在。

“當人不是目的,而是返本歸真,才是做人的目的。而任何工作上,取得一份報酬,達到我這個真正做人的目的。我覺得也就夠了。這部分也不強求,順其自然,三百六十行什么都可以做;貴賤之分是人在階層上的界定。我觀察在街上各行各業,那些是貴,那些是賤,都是一樣,都為養家活口。在養家活口之后,如果你知道法輪功法理,你知道人生目的在養家活口后,你知道人生的目的,你是最幸福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跟這個相比!如果你賺再多的錢,你不知道人生的目的在干什么?你賺再多的錢,人生的意義也不足以為道。所以我認為法輪功的法理,人生目的是追求自我實現,返本歸真,返回到產生你的地方。”

基督教說人有原罪;佛家講人有業力。失業會不會恰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讓迷失于繁忙工作中的人們停下腳步,面對自己,重新走向一條正确的生命的大道呢?

失了業,再次出發,用一顆慈悲的心去做事,這不是柳暗花明的境界嗎?親愛的朋友,愿我們大家共同勉勵,審慎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向,想想我們為甚么而活,該怎么去活出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吧!(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放光明電視系列﹕中西醫師篇
放光明電視系列﹕ 青年學子篇
放光明電視系列﹕ 晚霞滿天---老人篇
放光明電視系列﹕新世紀古典風情 (聲樂家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