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建築 要你耳目e新

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專題報導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11日訊】校園空間可以更有創意!還記得湯姆克魯斯在電影「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戴上黑色手套用手指比劃一下,就有螢幕及影像在你眼前亮相,放大、縮小、移動,或者在空中隨手捻來,就能自由的攔截取得畫面或資料,丟到別人桌子上的科技會議室或住家,在現行建築設計中都可以實現,且花費並不昂貴。

鄭泰昇 邱茂林教授領導
塑造多重投影E化空間
 成功大學建築系為了讓台灣跌入谷底的營建業能再創新生命,由教授鄭泰昇及邱茂林領導的兩個研究團隊近兩年在結合科技隔入住宅、校園空間規畫設計,走出整合推出「互動式媒空間」、「數位設計與製造」的路子,充分利用透明螢幕、感應晶片、實驗網路桌面等現代E化設備,將教室、家庭和辦公室等,佈置成未來的科技城,營造令人響往的虛擬新世界。
 
而傳統的建築系究竟能在數位科技時代擦出什麼樣的新火花?這個「資訊建築」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高科技實驗,將最新的科技數位器材裝置嵌入建築空間的牆面、地板和桌面,再透過網路攝影機、感測裝置所塑造出多重投影的未來E化空間,包括互動式電子牆、觸控地板,都活靈活現的有如電影劇情般,出現在現實的生活中。

小西門竄了小東門位置
遷入成大校園重生
 為了讓民眾能更了解這項高科技數位空間帶來變化,成大藉由參與教育部創意校園空間營造計畫,實驗性的以「時空輪迴、古城校園再現」為主題做了個「成大小西門時空走廊」,希望營造成未來成功大學的校園特色之一。
 
原來,在成大校園的一角有個被人遺忘的歷史空間,早在清乾隆年代,這裡曾經是台南府城的小東門入口位置,如今原址上卻矗立著「小西門」被列為古蹟保護。
 
負責推動這項校園創意空間研究的成大教授陳世明解釋,其實真正的小東門早就毀壞不存在,坐落在校園的城牆也沒有了,但現址的「小西門」則是1970年左右台南市為闢建馬路,將小西門拆遷到成大校園內文學院附近的原小東門遺址重建,至今被列保蹟保存,儘管位置不對,但小西門還是因竄了小東門的位子而得到重生。

拉動電腦時間軸
體驗第四度空間影像投射
 知道這段有趣故事的人並不多,連部份成大教師及學生都沒聽說過,所以,成大建築系的師生研發了「成大小西門時空走廊」,只要利用結合雷射指示品原理的「光盒子」,在網路桌面上拉動時間軸來回移動,就能體驗第四度「影象」投射,即時穿梭出小西門的歷史空間變遷,過去50年前的小西門、30年前的小西門、甚至是未來20年後的虛擬小西門的景緻,紛紛以三D動畫影像,飛出前端的投影牆面一一呈現。
 
而校方並計畫結合成大師生的參與,拆除現有擋在小西門前的成大校園圍牆,凸顯城門意象,並利用科技來營造進城出城的動感概念,讓更多的師生能知道這座小西門不同的身世。
 
另外,學校也規畫中配合著手「安平數位博物館」,以數位媒材呈現數位三D城市空間,將過去古城市建築物建構在數位網路的虛擬空間中,民眾只要動動手指,就能瀏覽到安平古城的過去影像。

至於未來互動式的工作空間及個人化程式工作室,則是用感測手套作遠端遙控,搭配著視覺感測裝置及人工智慧程式,推拉及旋轉虛擬空間以獲取任意視角,完全有如電影關鍵報告的情境,在電影劇情中還得接特效減輯,但在這裡,卻百分之百是真實生活情況。
 
更重要的是,創造這般科技化的未來空間,不需要花很多錢,也不必高價購置精密儀器,成大建築系教授鄭泰昇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究成員才七名,其中三人還是畢業學生,但研究及器材經費不超過台幣三百萬元,能以如此少的研究經費與人力,創造如此驚人的成效,靠得是師生「無價的創意」。(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法國製片家:薩達姆釣魚用手榴彈不用釣竿
客家人在美國﹕京都旅行社創辦人李劉曼香
巴總理阿巴斯向以色列提條件
北京防範SARS擴散採三層次隔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