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照敦╱專題報導〕職棒中繼投手肩負「承先啟後」重任,過去各隊因投手並不充裕,其重要性經常被忽略。
不過職棒近年分工愈來愈細,今年尤其明顯,已有多隊設有專職中繼投手,投手群整齊的獅、鯨隊尤其重視。今年獅隊陳揚凱、鯨隊林朝煌、牛隊余文彬和象隊吳俊億都專職中繼角色,定位明確。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除余文彬曾在三月八日對太陽上場僅投兩人次,就幸運撈到一勝外,陳揚凱、林朝煌和吳俊億雖然出場數不輸給先發投手,但幾乎都是做白工,還未嘗過勝投滋味。
金剛和太陽則因整體投手戰力稍弱,中繼角色更為模糊,金剛李風華和太陽李明進勉強可歸類於中繼投手,不過李風華本季首勝卻來自先發出賽,也擔任過球隊終結者,角色不清。
中繼投手經常做苦工,不是在球隊領先的情況下,上場「過水」一下,不然就是被當成敗戰處理投手,消耗局數,鮮少受重視,聯盟所設的年度投手多個獎項中,就從來獨缺「最佳中繼投手」一項。
其實主力中繼投手幾乎場場待命,承受的精神壓力不比先發少,體能消耗也比守護神多,但中繼投手卻常被忽視,吃力不討好。從現實面來看,中繼既不被重視,又很難有耀眼戰績,中繼投手身價很難攀登頂尖薪水等級。
日、美職棒投手則分工縝密,更不乏專靠中繼投出名號的例子。
日本大榮鷹隊篠原貴行在一九九九年球季,因球隊先發戰力薄弱,篠原中繼上場機會大增,憑藉左投一四七公里的速球,最後全年累計才投七十九局,就創下十四勝一敗、十四個救援點的傲人成績,更創下九成三三的年度投手最高勝率,是大榮隊贏得太平洋聯盟冠軍,最後更能擊敗巨人隊摘下「日本第一」的大功臣之一。
篠原因此聲名大噪,年薪飆漲到生涯最高的八千萬日圓,對一位中繼起家的投手而言,篠原可說成功詮釋中繼投手的重要性,他後來也代表日本隊在二○○一年來台參加世界盃棒球賽。
美國職棒投手牛棚更加充裕,中繼角色更多樣,甚至有專門「以左剋左」,或只對付一名特殊打者的中繼投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