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月琴廟會遊唱 回味念歌藝術

自由時報記者楊珮欣台北報導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22日訊】念歌藝術,在愛好者眼中,是彌足珍貴展現台灣文化特色的「台灣天籟」,但是,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轉型,念歌說唱的藝術卻逐漸沒落,一群不願文化傳承斷炊的老藝人,明天起將在台北各地廟埕演出,讓大家重溫小時候,在廟會看戲、聊天的回憶。

 不要小看這批許多眼盲、平均年紀超過七十歲的老藝師,想當年他們為了生活四處走唱,也曾風光一時,不管是純粹賣唱,或隨賣藥團行腳,所到之處往往人山人海,其瘋狂程度不下現在的偶像明星簽唱會,但是隨著說唱藝術的舞台逐漸沒落,藝人也日漸凋零,文化傳承岌岌可危,這些碩果僅存的老藝師,近乎可以國寶稱之。

 念歌藝術展現台灣民間歌謠的特色,以一句七字,四句韻腳相同組成,即俗稱的「四句聯仔」,內容以民間故事、勸世歌、男女褒歌、時事新聞為主,一個自談自唱、兩人對唱最多,有時還會請樂師伴奏,配以月琴、大廣弦、吉他、三弦、鑼鼓等樂器。

 跟著老藝師學習的中生代藝人洪瑞珍感慨地說,或許歌仔戲太熱,「把資源與目光都吸走了」,型式相對簡單樸素的念歌得不到應有重視。不過在南部,以恆春民謠為主的說唱藝術卻保存得生機盎然。同樣抱著一把月琴,北部學習風氣不盛,南部卻因為恆春民謠演唱風氣,得以使念歌藝術保存下來。

 包括楊秀卿、楊再興夫婦等老藝師,明天起在台北展開「唱歌念曲--廟會巡禮」演出,明天下午三到五點在慈聖宮廣場,四月二十七日下午三至五時在關渡宮廣場,五月八日晚間七至九點在龍山寺廣場,五月三十一日晚間七到九點在台北護國延平宮,六月七日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半在士林名山里石頭公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最安全國家排名出爐 安道爾第1 台灣第4
【半日閒】千年一秀歎華夏
三月海風裡的詩——成龍溼地與箔子寮夕照
走進神祕金色時代 紐約體驗3000年埃及之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