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2月8日訊】黃曆新年長假,林林總總的影視選擇讓人目不暇接,動畫片則是老少鹹宜的一道大餐。事實上,歐美各大電影公司在國家長假期間推出電影動畫大片已經成爲了業界的一種慣例,而動畫流行後由真人表演搬上大銀幕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電影《蜘蛛俠》、《蝙蝠俠》、《超人》俱在此列。在日本,每年由卡通漫畫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更占其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美國動畫大片是作爲進口大片進入中國市場的。雖然我們看到的這些片子都叫做美國動畫,但是,實際上這些美國動畫的表現手法有很大的不同,大概可以分爲兩派:其一是以迪斯尼公司爲代表的歌唱動畫派,以《美女與野獸》、《花木蘭》等爲代表;而夢工廠則使用電腦三維創作出了《玩具的故事》,成爲了另一種代表。這兩種動畫表現形式:一種代表了美國動畫的傳統,一種則代表了探索與未來。
《埃及王子》:史詩般的“出埃及記”
1998年,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廠推出的《埃及王子》以《聖經》舊約中“出埃及記”的故事爲創作藍本,運用大量的電腦動畫和特技製作完成,使其具有了宏偉的史詩般效果。
《埃及王子》講述了從摩西嬰兒時被遺棄在尼羅河上漂流的搖籃中直到他領導人民擺脫了埃及奴隸主的殘酷統治的故事。本部影片在製作過程中並未因循守舊地照搬原著,其中也作了一些較大的改動,其中最大的一處便是把聖經中摩西與法老蘭姆西斯之間的衝突改成了一段兄弟恩怨,只是雙方各爲其主罷了。在片中摩西與蘭姆西斯始終都是肝膽相照的好兄弟,即使雙方的立場逆轉之後,兩人仍是彼此關心,這使影片變得更加人性化。
《獅子王》:動物王國的“哈姆雷特”
迪斯尼公司的第32部動畫電影《獅子王》,於1994年6月公映,贏得了全世界的關注和青睞,並獲得金球獎最佳電影獎和奧斯卡多個獎項。
《獅子王》的故事具有一定原創性,它並非改編自現成的神話故事,但它身上有《哈姆雷特》的影子。影片表面講的是非洲大草原的動物王國,實際上其主題超越任何文化和國界。老獅子王向兒子傳授的道理貌似簡單,其實富有深刻的哲理:生命的輪回、萬物的盛衰,一切都必須依照自然規律。在卡通片裏傳遞生命鏈和進化的原理,使得這部影片比大部分好萊塢影片高了幾個檔次。
《幻想曲》:音畫完美交融
在好萊塢歷史上,動畫片總是能創造出票房上的奇迹,但改變動畫片只是拍給孩子看的這一觀念的則首推動畫電影大師沃爾特.迪斯尼在1940年製作的影片《幻想曲》。當年,《幻想曲》就因創造性地將音樂與電影相結合而獲得奧斯卡特別貢獻獎。
該片由八段不同曲目的音樂配上動畫師根據音樂想象出的故事合成,曲目包括一衆音樂大師的傑作,如巴赫的《托卡塔和D小調賦格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曲》、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蓬基耶利的《時間舞蹈》、穆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舒伯特的《瑪麗亞大街》以及最令人難忘的杜卡斯的《魔法師的學徒》。
《最終幻想》:技術勝利電影失敗
2001年7月中,被稱爲本年度影壇“超人氣科幻大作”的《最終幻想》在全美的3000餘家影院全面登陸。這部純粹的電腦動畫特技(簡稱CG)電影,足足花掉了1.37億美元,這也使它成爲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部電腦CG影片。
《最》片人物的逼真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甚至令許多大牌明星都對能否保住自己的飯碗而大感躊躇。半個月過去了,區區3000萬美元的票房令“幻想”最終破滅。
雖然票房之慘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票房的失利並不等於技術上的失敗,面對如此栩栩如生的影像科技,人類演員們的擔心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人類已跨入一個全新的數碼時代,未來電腦科技的發展幾乎可以重現人類生活中的一切。
《美女與野獸》:愛情戰勝魔法
1994年的《美女與野獸》不僅獲得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後來更改編成音樂劇等各項表演,被迪斯尼名列十大“白金典藏系列”經典動畫。
該片改編自法國古老神話,曾被多次搬上大銀幕,沃爾特.迪斯尼在上世紀40年代就曾對此題材感興趣,但因爲當時動畫表現的困難而作罷。多年後迪斯尼動畫由新一代動畫家接手,再度對此故事感到興趣,終於拍成經典動畫搬上銀幕。迪斯尼版本更動了一些原本的情節及設定,劇情敍述一位王子因不懂得慈悲與寬容而被變爲野獸,唯有學會如何愛人才能變回原貌,後來美女貝兒爲救父親而答應被野獸囚禁,在一群魔堡僕役穿針引線下,貝兒與野獸從針鋒相對到相知相守,經歷一番波折終於解開魔法的桎梏。(轉自中華網2月7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