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4日訊】(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四日專電)美國熟悉兩岸軍事現況與未來發展的學者在一篇主張台灣應獲得積極防禦攻擊武器的文章中指出,如果台灣沒有新一輪防禦準備,到二○一○年末,中國大陸因為在某些領域中取得對台灣的軍事優勢而認為突襲台灣可能奏效。
美國詹姆士城基金會中國問題學者費學禮日前發表「台灣在考慮積極防禦』一文指出,從一九九○年代開始,北京對華盛頓限制臺灣政策的回報,是以近代亞洲史上最大的強度來增強攻擊性軍事能力。
美國國防部去年七月關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報告說得很清楚,中國增強軍力的主要目的是準備未來對臺灣的大規模突然襲擊。現在可以預測,如果臺灣沒有新一輪的防禦準備,到二○一○年末中國可能因為在某些領域內取得對臺灣的軍事優勢而認為突襲能夠奏效。
費學禮的預想是,二○一○年,解放軍進行資訊戰的尖端裝備是:八顆雷達和電子光纖衛星,俄製A50E空中預警飛機和遠端超地平線雷達。它還將具備多重電子攻擊能力和進行強有力的資訊戰和攻擊電腦網路的能力,到目前為止,臺灣可能有進行電子攻擊和資訊戰的某些能力,但是臺北並無與中國大陸抗衡的衛星資訊和預警飛機計畫。
到二○一○年,中國大陸解放軍將有一千到兩千枚導彈瞄準臺灣,其中許多導彈將配備高精確度制導系統。大規模的導彈襲擊過後,將出動四百至六百架進攻型殲擊機進行精確轟炸。如果臺灣的計畫沒有變動,再假定它的戰機都倖存下來,屆時台灣也只有三百架現代戰機與大陸爭奪制空權;此外,臺灣也沒有足夠的反導彈系統來擊落解放軍發射的導彈。
空降和兩棲部隊方面,到二○一○年,解放軍將有兩個到四個師的兩棲部隊和三個到四個師的空降部隊,它們都配備現代裝甲車、反坦克導彈和輕型戰車。解放軍在導彈襲擊和空襲過後,可以立即出動空降和兩棲部隊佔領攻陷臺北所必須的機場和港口。如果臺灣領導人挺過了空襲和導彈襲擊,面對空降和兩棲部隊的進攻,他們也只得投降。中華民國希望獲得美國的M-1坦克和AH-64阿帕奇反坦克直升機,但是如果中華民國的空軍失去制空權,這些裝備也將毀於一旦。
二○一○年的海上,解放軍海軍大約有四十艘比較現代的潛艦和四十至六十架支援這些潛艦的俄製蘇愷三十MK3海軍攻擊型戰鬥機。在有充分資訊支援和協同作戰的情況下,這些潛艦和戰鬥機對可能被派去救援臺灣的美國航母群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曾經到台灣訪問的費學禮表示,臺灣政界和軍界的許多領導人認為臺灣別無選擇,只有發展自己的進攻能力。他們的理由是,在一定時間內,臺灣也許無法建立龐大的防禦部隊,而最經濟的辦法可能是發展進攻能力,以阻擋解放軍進犯。
費學禮指出,臺灣並不想擁有與解放軍相同的進攻能力,陳水扁政府也不想發展核攻擊能力。臺灣的目的是當解放軍在集結力量準備對臺灣發起攻擊時,打擊它的要害,以大大降低解放軍成功的機率。臺灣國防部在二○○二年的國防報告中說,中華民國的武裝力量將打擊敵軍指揮、控制、通訊、電腦、情報、監視、偵察系統的關鍵環節,以摧毀敵軍發動聯合作戰的能力。可是,費學禮認為,臺灣的軍隊今天不具備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