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9日訊】(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舉世聞名的蘇州碧螺春茶葉,今年獲批准實施原產地域保護﹐這是江蘇省繼鎮江香醋﹑高郵鴨蛋後,第三個獲准原產地保護產品。
香港大公報報導,碧螺春茶原產太湖洞庭東﹑西山山塢裡﹐當地土壤由山丘岩石風化而成﹐土壤中有機物質﹑磷含量較高﹐加上受太湖水面影響﹑水氣充裕﹐相對濕度較大﹐極宜茶葉生長。
洞庭東﹑西山植物種類豐富﹐生長繁密﹐果樹成林,農民長年栽種銀杏﹑枇杷﹑青梅﹑楊梅﹑石榴﹑柑桔﹑板栗﹑桃子等﹐並將茶樹間種於果林間﹐使茶葉有一種天然果香。
據稱,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到蘇州﹐品到此茶後大加讚賞﹐就問此茶名稱﹐農民說此茶叫「嚇煞人香」﹐康熙覺得不雅﹐便取名「碧螺春」。此後﹐碧螺春年年進貢﹐成為聞名海內外名茶﹐被稱作「茶中仙子」。
被劃為碧螺春原產地域保護的蘇州洞庭東山﹑西山兩鎮﹐共有茶園兩萬七千多畝﹐茶農十萬七千人﹐每年可採摘碧螺春茶葉約兩百二十噸。
報導說,為辨別真偽﹐原產地域碧螺春茶葉包裝上均有兩條碼和洞庭(山)碧螺春標記。(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