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乳腺癌(5)

  玖康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30日訊】
  【治療措施】
  二、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乳腺癌局部治療手段之一,與手術治療相比較少受解剖學、病人體質等因素的限制,不過放射治療效果受著射線的生物學效應的影響。用目前常用的放療設施較難達到「完全殺滅」腫瘤的目的,效果較手術遜色。因此,目前多數學者不主張對可治癒的乳腺癌行單純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多用於綜合治療,包括根治術之前或後作輔助治療,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療。近10餘年來,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日益增多,療效與根治術無明顯差異,放射治療在縮小手術範圍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術前放射治療

  1.適應症
  (1)原發灶較大,估計直接手術有困難者。

  (2)腫瘤生長迅速,短期內明顯增長者。

  (3)原發灶有明顯皮膚水腫,或胸肌粘連者。

  (4)腋淋巴結較大或與皮膚及周圍組織有明顯粘連者。

  (5)應用術前化療腫瘤退縮不理想的病例。

  (6)爭取手術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

  2.術前放療的作用

  (1)可以提高手術切除率,使部份不能手術的患者再獲手術機會。

  (2)由於放射抑制了腫瘤細胞的活力,可降低術後復發率及轉移率,從而提高生存率。

  (3)由於放射,延長了術前觀察時間,有使部份已有亞臨床型遠處轉移的病例避免一次不必要的手術。

  3.術前放療的缺點

  增加手術併發症,影響術後正確分期及激素受體測定。

  4.術前放療的應用方法

  術前放射應儘可能採用高能射線照射,可以更好地保護正常組織,減少併發症。放射技術方面,目前多數採用常規分割,中等劑量。一般不用快速放射或超分割放射。放射結束後4~6週施行手術較為理想。

  (二)術後放射治療

  根治術後是否需要放射,曾經是乳腺癌治療中爭論最多的問題。近年來,較多作者承認術後放療能夠降低局部、區域性復發率。自從Fishor對乳腺癌提出新的看法後,乳腺癌的治療已逐漸從局部治療轉向綜合治療。術後輔助化療廣泛應用,術後放射已不再作為根治術後的常規治療,而是選擇性地應用。

  1.適應症
  (1)單純乳房切除術後。

  (2)根治術後病理報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結轉移者。

  (3)根治術後病理證實轉移性淋巴結占檢查的淋巴結總數一半以上或有4個以上淋巴結轉移者。

  (4)病理證實乳內淋巴結轉移的病例(照射鎖骨上區)。

  (5)原發灶位於乳房中央或內側者作根治術後,尤其有腋淋巴結轉移者。

  2.放療原則

  根據乳腺癌的分期、原發灶位置、腋淋巴結病理檢查結果等因素確定照射的部位。Ⅰ、Ⅱ期乳腺癌根治術或仿根治術後,原發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結病理檢查陰性者,術後不放療;放療宜在手術後4~6週內開始,有植皮者可延至8週。

  (三)放射治療為主的治療

  以往對局部晚期腫瘤、無手術指征者作放射治療,往往是姑息性的。近年來,隨著放射設備和技術的改進及提高,以及放射生物學研究的進展,放射可使局部腫瘤獲較高劑量,而周圍正常組織損傷較少,治療效果明顯提高。目前,開始進行小手術加放射治療早期乳腺癌的研究,使放射治療在乳腺癌的治療中從姑息轉向根治性。多數作者認為對原發灶小於3cm,N0或N1的病人可考慮小手術加放療。對於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放射治療仍是一種有效的局部治療手段,放射前切除全部腫瘤或作單純乳房切除可提高療效。

  (四)復發、轉移灶的放射治療

  乳腺癌術後復發是一個不良徵兆,但並非毫無希望。

  適當的局部治療可以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照射方面,大野照射比小野照射療效好,應當儘量採用大野照射。對於復發病例,應當使用放射、化療綜合治療,尤其對於發展迅速的復發病例。乳癌發生遠處轉移時首先考慮化療,適當地配合放射可緩解症狀,減輕病人痛苦。如骨轉移病人經放療後疼痛可減輕或消失。對於有胸、腰椎轉移的病人,放射可以防止或延遲截癱的發生。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婦女比西方婦女乳腺癌發病提早十五年
「美國八個婦女中就有一個得乳腺癌」
澳洲進行海草治療癌症研究
帕塔基州長今天簽署法令提高對乳腺癌檢查重視程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