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在中國「維權」運動方興未艾

中國法律不健全及執法不力

人氣 2

【大紀元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畢儒宗報導)新華社12月24日報導﹐北京第一中級法院駁回了美商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對中國商標復審及裁定理事會(China Trade Mark Review and Adjudication Board)及國家工商管理局(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兩個政府單位的申訴。在經過了六年的抗爭後﹐強生公司仍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

這一「商標戰」起因於中國的一家公司向上述的兩個國家管理單位註冊了 Careful 品牌的紙巾﹐強生公司認為侵犯了該公司Carefree 品牌的註冊商標﹐因此向法院申訴﹐要求管理當局撤銷給予Careful 品牌的註冊商標權。強生公司表示將於美國總公司商議後﹐提出上訴。

北京第一法院的這一判決是繼11月份北京第二法院判決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敗訴已來的第二起外商「維權」但敗訴的案例。豐田汽車指控中國的吉利汽車公司(GeeLy)的商標明顯地與豐田汽車的商標類似﹐但法院以商標類似不會導致混亂為由﹐拒絕了 豐田汽車的指控。

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以修改其商標﹑專利及智慧財產法﹐使這些法律能達到一般國際水平作為入世的交換條件之一。許多專家及國際性的大企業樂觀地認為他們的智慧財產權會被更好的保護﹐但現在看來他們的看法過於樂觀﹐雖然﹐部份法律已經修訂﹐但執行上仍然不足。一些公司為「維權」﹐已開始在中國以外的法庭上進行法律訴訟。

網絡系統龍頭思科(Cisco)在美國德州起訴中國的華為技術公司(Huawei)﹐指控華為的軟體及使用手冊剽竊思科的現有產品。

全球半導體晶元代工龍頭老大台灣積體電路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12月19日下午在美國北加州聯邦地方法院對中芯國際集成電路(上海)公司(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及其美國子公司提起訴訟,控告中芯國際侵犯其多項專利權及非法竊取商業秘密。

台積電在訴狀中說,中芯國際已經延攬超過100名以上台積電員工,并且要求部分人員為其提供台積電商業秘密,一位中芯國際主管要求一位前台積電經理為其取得台積電半導體制造技術資料。台積電稱,對近期中芯國際銷往美國的產品加以分析,在查出確實侵犯到台積電數項專利的證據後,才正式提出起訴。

中國的許多智慧財產權爭議已嚴重傷害了外商的經濟利益。例如﹐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美國通用汽車指控上海汽車集團下屬的中國奇瑞汽車公司的QQ汽車﹐剽竊了通用汽車韓國分公司開發的MATIZ新車的設計。奇瑞的主管承認在研製QQ的過程中查看了幾家外國汽車公司的設計。奇瑞還表示,在北京和其他城市的代理商已經收到了QQ汽車的大量訂單,QQ的生產線目前24小時運轉。有趣的是﹐奇瑞汽車的母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是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的合作夥伴。

令通用特別感到擔心的是,中國的汽車市場目前增長很快。去年,汽車的銷售猛增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第一次越過一百萬輛的大關。在這種情況下,汽車設計被剽竊可能使通用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

智慧財產權被侵犯長久以來一直是外國企業在中國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之一﹐也是中美貿易關係上的一根刺。美國政府對此問題的挫折﹐在90年代中期﹐中美兩國幾乎因此走到了貿易戰邊緣。之後由於中國政府答應嚴打擊日益繁榮的仿製品業﹐兩國之間關於知識產權彈的紛爭才得以解決。然而外國的專利權和版權被侵犯仍是一個主要問題。目前﹐在中國販售的絕大多數軟件﹑音樂彈和電影都未經授權﹐損害了像微軟(Microsoft Corp.)及其他將中國示為潛在大市場的企業的利益。侵權問題在中國非常普遍﹐甚至連沃爾瑪公司(Wal-Mart)都會在該公司的貨架上發現仿冒品。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商在中國投資﹐他們將逐漸發現想保護公司的智慧財產權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即使官司勝訴﹐執行法院的判決是另外一回事。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家運動鞋設計及製造公司New Balance﹐雖然贏得了中國法院的勝訴判決﹐但仍無法阻止該公司的中國合伙人私下製造與該公司一模一樣的運動鞋﹐甚至還使用該公司的標籤﹐但以半價銷售到歐洲及拉丁美洲﹐使該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小泉籲東南亞改革經濟體制 確保續吸引外資
日中韓三邊會議首次發表共同宣言
美中經貿問題成焦點美商務部長下週訪北京
布什諮詢委員:台應致力參與WTO 履行入會承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