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4日訊】提起自由這個詞,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同名《自由頌》的貝多芬的交響曲、普希金、雪萊的詩歌和希臘的國歌,想起美國亨利那篇《不自由,母寧死》的演說和紐約港口高舉火炬的自由神象,想起菲多斐的著名詩篇: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多麽美麗的詞語,多麽美好的憧憬,多麽珍貴的價值。古今中外,多少有識有志之士爲了她前赴後繼努力奮鬥乃至抛頭顱灑熱血!
在西方,自由這個概念的歷史極其悠久。從奧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算起,有關“自由”的神學-哲學討論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康得首創自由個體的概念,成爲18世紀西方道德與政治自由人文主義的核心。自由主義作爲一套理念,誕生於西方啓蒙運動之中。在哈耶克的思想中,自由指的是來自他人特別是統治集團的專斷和強制被減到最小限度,自由不僅是一個好的而且是最高的價值觀,是不能爲了其他特殊利益而犧牲的最高準則。
科學主要解決迷信和愚昧,發展物質文明,民主主要解決專制制度,發展精神文明:科學和民主都是工具,而目的都指向具有更高價值的人的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質屬性,是人之所以爲人的主要標識。個人若喪失了自由,就不再具有人的意義。自由還寄託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夢想與追求。判斷一種制度、一個社會、一種文明的優劣的最主要尺度是:是否有利於人的解放和自由。黑格爾曾深刻揭示:人的歷史就是追求自由的過程。自由包括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等。在所有的自由當中,最重要的又屬政治自由,包括思想、言論、信仰、遊行示威、結社罷工的自由和免於恐懼和免於匱乏的自由等。剝奪自由,實際上就是剝奪了人的權利,使人成爲非人。
自由主義思潮席捲全球,民主和自由已成爲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共同信念。遺憾的是,還有少數國家和民族由於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誤入岐途,至今仍被阻隔在世界潮流之外,國民生活于專制恐怖之中,過著精神上以及物質上的非人日子。自由對他們來說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同時,生活在非自由社會中的人們由於資訊的閉塞,由於政府的愚民教育愚民政策,對自由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誤解,或把它與多數人的暴政等同起來,或把它當作無政府主義、非理性行爲的
同義詞……。
我黨以所謂的“生存權”來任意剝奪民衆的政治自由,常常有意混淆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兩個概念,混淆貧窮落後與民主自由的邏輯關系。最近溫總理訪美,又重彈中國落後民衆素質差、不能實行民主自由之類老調。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是說過“貧者無自由”的話,但這裏的自由屬於經濟自由範疇,表達的是“無錢是萬萬不能的”之意。而政治自由與貧富並無必然聯繫,而且,國家落後、民衆貧弱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未能實行民主制度。全面正確的說話應爲:貧者無(經濟)自由,無(政治)自由致貧。
爲了更好地宣傳、普及自由主義理念,從經濟、文化、哲學、宗教特別是政治等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和角度,描繪自由的藍圖、謳歌自由的理想、弘揚自由的精神,擡升自由的價值,給世界上渴望自由的人們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糧,我把一個很有意義的“想法”提供給海內、外的“有心人”(或者單位):編輯大型詩集《自由頌》(或《寰球共唱自由歌》)一書。
書分兩大部份:一是徵收古今中外謳歌自由的詩歌(包括新詩和舊體詩、自由詩和格律詩),二是《各國首腦論自由》,徵集全球各國(包括聯合國及有關地區)領導人及著名政治家有關自由的詩歌、短語、短文、題詞。這將是一本極富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大書。
布希於12月10日發佈公告,宣佈2003年12月10日爲美國人權日。《人權日公告》寫道:“自由是人類的權利,是每一個國家的未來。自由並非美國對世界的饋贈;自由是上帝給予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每一個男性和女性的恩惠。”自由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價值,是全體人類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業。願全世界人民特別是我的祖國同胞能更好地認識自由、理解自由、追求自由、享受自由,願《自由頌》唱遍全球,願自由之光照亮世界上每一個角落。
(2003.12.14)
轉自民主論壇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