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派」主導中國修憲 胡再一次政治勝利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22日訊】亞洲時報王楚12月22日報導﹐經過多個月的醞釀,中共中央終於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態勢下公報了提交人大常委討論的修憲建議。公報顯示,雖然有不少反對意見,以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為代表的“團派”仍然排除了一些阻力,主導了這次修憲。

據新華社報導,負責向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六次會議作了關於修憲建議的說明的不是別人,正是前共青團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兆國。62歲的王兆國 1982至1984年任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他後來被鄧小平提拔擔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其共青團書記的職位由胡錦濤接掌。

“團派”之主導這次修憲,還有一個理據:就是中共中央建議增加規定富有爭議性的一條──“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中國體制內有不少保守派明顯不贊成中國憲法加入“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一條。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方立在 人大常委討論前夕的12月18日在 《人民日報》 發表文章認為:“西方某些敵對勢力對於社會主義中國,企圖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

這次修憲建議也包括了一些令中國更民主化的條文。例如中共中央建議,具體限制國家主席的職權和限制緊急狀態的執行。中共中央建議,將地方各級人大每屆任期從三年到五年不等一律修改為五年。建議修改的內容還涉及國家主席有關對外交往職權的表述以及國歌等事項。

中央軍委會主席江澤民在這次修憲中,可能會不太滿意這次修憲的建議:取根據建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將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樣,成為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指導思想。換言之,“江澤民”三個字將不會寫入中國憲法之內。而限制了緊急狀態的規定,更加令江澤民藉台灣問題更惡化奪權的機會降低。

事實上,不少專家曾經警告,中國修憲要把中國帶向現代的方向,不可開倒車。就在方立文章刊登的翌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信春鷹也在12月19日 發表文章反駁方立的言論,指出“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有一種意見認為,信春鷹的說法,等於宣布中國不會再走人治的道路,也即中國百姓拒絕讓江澤民寫入憲法,讓江澤民站於憲法之上。

除了上述具爭議性的條文外,中共中央還建議增加規定: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有了憲法依據,和國際主流憲制接軌。

其他建議修改的內容有:增加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內容;在統一戰線的表述中增加“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完善土地徵用制度;進一步明確國家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一般認為,這次修訂是和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相適應。

中國觀察家認為,中國這次修憲建議相對開明大膽,是胡溫體制為實現中國政治現代化的重要一步,但建議會否引來保守派的攻擊,將會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中國現行憲法於1982年由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透過,於1988年、1993年和1999年作了三次修改。

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22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

新華社報導,王兆國說,修改憲法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十分重視。這次修憲是經過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徵求意見,經過半年多工作形成的。黨內黨外、社會各界透過各種方式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根據議程,全國人大常委會此次會議討論中共中央建議後將形成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案,提請2004年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專家談三農問題
施洛德呼籲歐盟解除對中共武器禁運 引發爭議
反貪直指黑龍江 原省長省委書記落馬
劉荻獲釋背後涉多方角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