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識:心肌梗死

標籤:

【大紀元12月20日訊】
疾病概述

  某節段心肌的冠狀動脈血流突然減少引起的缺血性心肌壞死.

發病機理

  9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栓病與斑塊破裂,供應受損區的動脈閉塞(此前已因動脈粥樣硬化而部分阻塞)有關.推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處內膜改變誘發的血小板功能異常促發了血栓形成,大約2/3的病人出現血栓自溶,因此,24小時後僅30%仍有血栓性閉塞.

  由動脈栓塞(如二尖瓣,主動脈瓣狹窄,感染性心內膜炎和消耗性心內膜炎)引起的心肌梗死少見,有報道冠脈痙攣和其他冠脈正常者也可發生心肌梗死.可卡因造成強烈的冠脈痙攣,使用者可表現為可卡因誘發的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屍檢和冠脈造影表明可卡因誘發的冠脈血栓形成,可發生於正常的冠狀動脈,或疊合在已經存在的粥樣斑塊上。

  心肌梗死主要是LV的病變,但可延伸至右心室(RV)或心房.RV梗死常常由右冠狀動脈或占優勢的左回旋支閉塞引起,特征是RV充盈壓高,通常伴重度三尖瓣反流和心排血量降低,大約半數下壁心肌梗死者出現不同程度的RV功能不全,10%~15%有血流動力學異常.任何下後壁心肌梗死伴頸靜脈壓升高而血壓低或休克者均應考慮有RV功能不全。

  心髒繼續泵血的能力直接與心肌損害的范圍有關,死於心源性休克者梗死面積常達到或超過左室質量的一半,或者新梗死結合瘢痕超過左室質量的一半.前壁梗死比下後壁梗死范圍大,預後差,常由左冠狀動脈樹尤其是前降支閉塞引起,而下後壁梗死反映了右冠狀動脈或占優勢的左回旋支動脈的閉塞。

  透壁性梗死累及自心外膜至心內膜心肌的全層,常見的特征是心電圖上有異常Q波,非透壁性或內膜下梗死不貫穿整個室壁,僅引起ST段和T波異常.心內膜下梗死常侵及心肌的內1/3,此處室壁張力最高,心肌血流最易受循環改變的影響,此型心肌梗死也可繼發於長時間的低血壓.由於臨床上不能准確地確定壞死的穿壁深度,最好把心肌梗死分為Q波和非Q波二種,心肌破壞的量可由CK升高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來估計。

症狀和體征

  約2/3的病人在發病前數天至數周有先兆症狀;包括不穩定性或惡化型心絞痛,氣短或疲乏.急性心肌梗死的初發症狀常是深部,胸骨下內髒痛,描述為隱痛或壓迫感,通常放射至背,下頜或左臂.疼痛與心絞痛不適相似,但常更嚴重,持續更長,休息或硝酸甘油幾乎不緩解,或僅暫時緩解.然而,不舒適也可很輕微,可能2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無痛或未被病人認為是疾病.女性可有不典型的胸部不適,老年人更多地訴述呼吸困難而不是缺血型胸痛.嚴重發作時,病人憂慮,可有瀕死感.也可出現惡心,嘔吐,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LV衰竭,肺水腫,休克或嚴重心律失常的症狀也可很明顯。

  體檢時,病人常處於嚴重疼痛,不安,憂慮狀態,伴皮膚蒼白,濕冷.可有明顯的周圍或中央性發紺,脈纖細,血壓多變,如不發生心源性休克,許多病人開始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

  心音常有些遙遠,第四心音普遍存在,心尖區可聞及柔和的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反映了乳頭肌功能不全),開始就聽到摩擦音或更響亮的雜音提示先前就有心髒病或提示其他診斷,心肌梗死症狀出現後幾小時內聽到摩擦音少見,如有則表明可能是急性心包炎而不是心肌梗死.摩擦音常短暫存在,多見於Q波性心肌梗死後2~3天。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提高多巴胺 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方式
研究揭示:膚色可能影響藥物的療效
遠離洗腎 中醫介入逆轉腎病
這些習慣改善抑鬱症 專家教照顧者如何陪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