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點 相同的人情

禹海

標籤:

【大紀元11月18日訊】「老陳,這是什麼魚?怎麼做?」在竹林站,一個婦人問起。

「這是豆魚,可以煎、可以煮喔!」

共享茶香 情誼芳醇

竹林位置是在雙崎與達觀的中間,有一些漢人居此,兼營卡拉OK的路邊飲食店也兼賣著剉冰和枝仔冰。此際正有人在店門的矮圓桌上燒茶,一個婦人就持了杯熱茶給說話的陳意雄。

不同的地點,相同的是人情。

從啤酒、維士比、熱茶到有些人自釀的小米酒,陳意雄總是滿臉嘻嘻的接過,這就如同從中嵙進來的羅厝站,有人在買菜時總會送上自家種的水果一樣。彷彿從賣菜的起點到終點,這種直接而勿須言語的心意,就像空氣一樣自然存在,就是一齣台灣常民生活的浮世繪。而他自己菜車後所置的荔枝、香蕉與菜車前芫荽、青蔥與辣椒、九層塔也未曾吝予的給沿線的小朋友與買菜人。

一杯清茶,說的就是台灣的人情和陳意雄由時空中積累下的情誼。

庭訓薰陶 頗諳醫理

一樣的在雜貨舖前停好車,一樣的有人帶著孩子或騎著摩托車由崁頂下來買菜。這回,陳意雄彎下身幫一個身體不適、家居達觀的婦人把脈。由於心臟引起的併發症,使得這位婦人的臉色顯得異樣蒼白。

陳意雄的外祖父是民間所云的漢醫,母親又擅識各種植物草藥,因此於庭訓的薰陶下,他也頗諳醫理。此外,又緣由對五行之術的興趣,因之於地理風水的堪輿之奧他也在行。那些他賣菜時所行的沿途山川,常就是他的自然教室,而每當村落之間有人不適時,他也常義務的幫人做簡單的按診推拿,或介紹田園之間可取用的植物,以備不時之需。

菜車裡外 處處人情

「陳大哥,這個豬血要怎麼煮?」在士林中段部落的達拉灣一位少婦這麼問道。「可以放些鹹菜加薑絲,就很好吃啦!」陳意雄說。

由於自己以前開過飲食店且又賣了多年菜,無形中也讓陳意雄成為沿線買菜人的食譜顧問。關於這一點,陳意雄亦有他的生意之道,他說:「你教了人怎麼料理後,人家要買菜時就會聯想到你。」

或也是因為如此,在賣菜的路徑裡雖也有同業競爭,他總能屹立不搖。從中嵙一直進入到士林部落的迢遙路程裡,每日都有許多人在等他的菜、要買他的菜。甚而,也有人說一天沒看見他的菜車還會感覺不習慣哩。──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 鄭貽春:幻想又來到了三中全會
表現小人物命運 《情天恨海圓明園》走向精品
前捷克官員被判六年徒刑
俄羅斯礦災救援人員尋獲三十三名生還礦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