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進餐種種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訊】
  (1)在餐桌旁,談論的話題最好是食物。因為討論一些複雜的或令人掃興的內容,就嘗不出食物的美味了,所以還是議論食物和烹飪題材為好,這樣也可增加食慾。

  (2)進餐姿勢要正確。坐姿進食不壓著胃,食物由食道經蠕動進入胃部也較快。吃時自然呼吸,則消化液分泌暢順。

  (3)膳後不要用腦。人體中共有血液約5~6升。進食之後,胃部執行消化功能,需要集中血液。吃完就用腦,血液就會流向頭部,胃腸血少,影響消化,容易引起胃病。聽聽輕鬆的音樂或舒適地休息一會兒為好。

  (4)一定要吃早餐。人們進食,首先是為供給人體消耗熱能所需的葡萄糖。不吃早餐,人體所需的最低限量的血糖不足,人就缺乏活力,

   (5)晚餐要吃夠。晚餐時間充裕,可以舒適地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吃夠才能補充必要的營養。早餐、午餐不吃太多,能防止能量過剩。

   (6)用小碗吃飯有助於減肥。如果您有吃得過多的習慣,試改用小一點的碗。食量減小,心理作用差不多,不會喪失滿足感。

   (7)飯後右側身躺臥休息。胃在左,右側躺臥休息不妨礙胃的活動。不過,現代人不忌飽食,則作輕度活動更有益健康。

   (8)晚上19時以後不宜進冷飲。晚上人體水分代謝不活躍,水分便積存體內,若冷飲積存,降低體溫,則不易消除疲勞。

   (9)吃過油膩的食物後,勿吃甜食。人體脂肪組織吸收了多餘的葡萄糖、澱粉後,就會經活性化變成脂肪,貯存起來。吃完肥膩東西後再吃甜食,容易發胖。

   (10)食物宜淡。味道太濃郁、太鹹就會口渴,喝很多水,這也是虛胖的原因之一,因此食物宜清淡。

   (11)進食前後不要運動。運動後進食,容易積存脂肪。食後30分鐘再去運動,所吸收的能量能有效地消耗掉。若想減肥的話,就宜食後運動。

   (12)飢餓時可飲水。過分忍受飢餓,身體處於缺少儲備狀態,吃東西時就會自動貯存熱量,化成皮下脂肪。喝一杯水,在胃內約停留20分鐘,可暫緩飢餓。

   (13)先喝熱水,然後進食,對減肥有利。喝熱水,能活躍交感神經,抑制食慾。

   (14)圓桌就餐最好。圓桌就餐,沒有高低位次序,對各方面接觸都比較方便,有利於相互交際。

   (15)絕食一天可調節身體。這個時代,食品多而種類豐富,人們胃腸負擔過重。半年絕食一天,讓胃腸休息,則身體狀況會好轉,情緒也會改善。

   (16)暖色的菜餚能增加食慾。橙色黃色之類暖色的菜餚、食物、能增加食慾;紫、藍等冷色食物則降低食慾;黑、灰色食物看起來常覺不好吃。

   (17)體力虛,則要吃肉。蛋白質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人體不能缺。肉類多蛋白質,吃了身體覺暖,活力充沛。

   (18)不要吃燙口的東西,這不僅防止燙傷嘴,而且避免食道和胃受損。

   (19)魚骨烤了吃。魚骨含豐富鈣質,骨髓含有磷、鐵等礦物質、維生素,烤至鬆脆,不僅香口,而且易於吸收。

   (20)不緊不慢,按自己速度吃飯進食,基本要求是細嚼慢咽。和人家一同吃飯時,別管他人吃的快慢,吾行吾素,這樣消化功能發揮得最好。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讀者投稿:北羅利中餐館拾趣
波光瀲灩的日月潭
白領最缺哪些營養素?
以色列餐廳自殺攻擊 18死數十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