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6日】最近讀到幾篇寫教育產業化的文章,讀後不能不憤怒拍案。有人文章立論的基礎就是:「錢在少數忍手裡攥著,教育你憑什麼產業化?」此語準確到位,振聾發聵。是的,錢在少數人手裡攥著,大家心知肚明。可錢為什麼在少數人手裡攥著──這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也是一個禁不住道德和良知拷問的問題。
收到一張100元假幣,滯留在手裡,價值無法實現,具體說,就是喪失了100元的購買能力。這是非常明顯的,也是屬於經濟層面的問題。其中,不明顯的是:這100元還包括購買欲望,進一步,還包括由實際收入多寡可能引起的不同的邊際效益。這就不只是經濟層面的了。不幸,對低收入者來說,教育和醫療的購買力早已達到邊際。
你花的是百分之百辛辛苦苦打工種地的明白錢,別人花的則大部份是靠權錢交易、貪污受賄、行業腐敗、偽冒假劣等等不法渠道獲取的臟錢和糊塗錢,而後者的數量明顯甚大於前者。至此,你的勞動量和勞動所得被稀釋和吸收了──這種情況就叫:「劣幣驅逐良幣」。良幣,凝結在其中的是與之相對應的勞動時間和勞動能力;劣幣,凝結在其中的則是犯罪、違法、弄權和投機。二者的成本構成和獲取路徑根本不具有可比性。這就是「錢攥在少數人手裡」的實質。這也就是教育、醫療還不能產業化的道義基礎。我國的分配制度如此不公。絕大多數農工大眾經濟地位低下,政治文化資源匱乏,說白了,根本不存在教育、醫療產業化的前提。現階段實行的教育、醫療產業化不僅是截貧濟富,更是劣幣驅逐良幣。
劣幣和良幣勢不兩立,幾乎不易良性互動(固定資產隨身帶的賣淫業除外),解決劣幣驅逐良幣問題的根本目標,是反貪均富、還財與民的問題,是變「權貴私有化」為「大眾私有化」的問題。這是十分艱難複雜的問題。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的當下目標,應該是確立不同的消費平台,以保持良幣有限的消費能力;同時應按收入梯階通過強制性高額稅收、通過強制購買各種基金、債券彩票對劣幣進行解構和回收;立即實行財產申報和納稅申報制度,凍結一切不法收入和來源不明的收入。
我相信,把少數人手裡攥的錢挖出來的時候,就是良幣歸位的時候,也就是人民大眾都能上得起學、看得起病、住得起房的時候。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