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黃瑞弘台北十六日電)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傷科今年夏天接獲多起扭傷及骨折個案,由於吃太多當令及油膩食品,導致損傷處持續發炎,較難痊癒。
一名三十八歲女性民眾在十年前摔落水溝,右腳粉碎性骨折,開刀後內踝紅腫熱痛,經過中醫針灸及內服藥治療,效果並不明顯,醫師近一步詢問後,才發現她喜食肥肉類及重口味的飲食習慣,應是病症無法痊癒的原因。
中興醫院中醫科醫師沈邑穎表示,經過飲食上減少油膩及辛辣,並配合治療後,病患的病情隨即出現明顯改善。
沈邑穎說,當令季節成熟量產的食品,是人見人愛的主食及佳肴,例如竹筍、茄子、芒果、香蕉等,雖然美味可口,可消暑氣,但老一輩認為這屬於較「毒」的蔬果,也就是「外發」食物,會造成皮膚紅癢或使傷口發炎加重。
另外,包括海鮮類、鴨肉、鵝肉、香菇、肥肉、沙茶醬、甜食、碳酸飲料,以及特殊調理法,例如紅燒、油炸等,都可列入外發食品名單。
為什麼上述這些食物,在人體骨骼肌腱損傷的時候不能吃呢?沈邑穎說,中醫認為發炎的紅腫熱痛症狀是體內熱毒無法順利消退所致。
因此,像辣椒吃完後毛孔會大開並出汗,吃完薑母鴨與羊肉爐會全身發熱,這些性質不但會讓熱毒不能消退,反而像在損傷急性期一直給予熱敷一樣,發炎當然會持續不減。
沈邑穎表示,國人喜歡在冬令季節進補,但如果有扭傷和骨折情況,建議還是暫時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