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24日訊】軍事專家與美國官員指出,即使盟國多半反對立即進攻伊拉克,美國仍準備在二月中下旬動用十五萬兵力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攻擊。
自由時報1月24日報道,不過盟國的批判可能讓這場戰爭更難得到北約組織支持,並使得華府爭取讓美軍使用該地區一些軍事基地的努力更加複雜化。 如果這場戰爭在盟國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開打,美國想與盟國共同分擔軍事責任以及後海珊時代佔領與重建伊拉克的費用,將更加困難。
不過紐約時報二十三日在一篇專文中指出,即時對伊軍事行動正式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美軍也將肩負起大部分的戰鬥任務;反言之,如果安理會遲遲無法達成共識而美國逕自出兵,幾乎可確定的是一些盟國也將與美國並肩作戰。
美國與德法兩盟國之間在有關聯合國武檢行動的目標以及對伊動武門檻等問題上的歧見,並不影響這場戰爭是由美國主導的本質。
話雖如此,布希政府基於政治及軍事上的考量,仍希望儘可能爭取盟國廣泛的支持。
北約組織內或安理會成員國之間出現重大分歧,可能會在好幾個方面阻礙美國對伊動武的政治及軍事規劃。 美國尋求北約的間接支持,主要是希望讓美國免除其他軍事任務,全力增兵波灣。
例如,美國提議北約船艦巡邏地中海東部並由北約派遣早期預警及指揮機到土耳其。
北約成員會尚未要求北約軍事當局著手準備相關應變計畫,不過外交人士指出,一些美國盟邦不希望北約在聯合國武檢小組下週提出對伊拉克武檢報告,以及安理會展開進一步討論之前,就著手進行這種軍事規劃。
另一個問題關係到美國能否順利借用中東地區的港口、機場及領空來對進攻伊拉克。
雖然美國不要求阿拉伯國家派兵作戰,但美國的作戰計畫必須仰賴科威特及卡達兩國的合作,科威特將是美軍發動地面戰的平台,而美軍中央指揮部將在卡達建立前進指揮總部。
美國也希望使用其他波斯灣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的機場。
不過這些國家認為,如果必須動武,應該要在安理會通過第二項決議案,明確授權出兵伊拉克的情況下為之,如此它們對美國提供的協助才能被視為是貫徹安理會的意志,而非協助布希政府重劃中東的地緣政治版圖。
華府希望得到盟國廣泛支持另一個重要原因,關係到美國佔領及重建伊拉克的計畫。
雖然美國準備在對伊戰事中扮演主要作戰角色,但希望盟國協助維持伊拉克戰後秩序並分攤重建伊拉克的經費,如此美軍才能把重心放在其他任務,包括打擊開打組織其其他恐怖主義團體。(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