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2日訊】(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台北特稿)長期深受仿冒品入侵之苦的歐洲聯盟,即將透過它的行政機構歐盟執委會,要求會員國強化打擊在歐盟市場肆虐的仿冒產品,俾能保護歐盟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及減少經濟上的損失,此一趨勢殊值台灣注意。
近年來,儘管歐盟已數度強調並擬議強化打擊境內的仿冒產品,但卻成效不彰,同時來自開發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的贗品,仍然源源不斷進入歐盟市場。
根據歐盟執委會的資料,未遵守智慧財產權製造的仿冒品,僅在二零零一年就使歐盟的企業損失二十億美元,同時仿冒品的項目從日常生活使用物品至奢侈品幾乎無所不包。
資料顯示,經由歐盟國家的共同努力,歐盟海關在二零零一年也查獲了九千五百萬件盜版或是仿造的各種產品,這一數字約相當於一九九八年時的九倍。
一般預期,歐盟執委會這一波提出強化打擊仿冒品的建議,將會要求十五個歐盟會員國聯手加重對仿冒品處罰規範,同時要求會員國海關當局能配合擁有品牌商標的製造商,共同查禁仿冒產品。
因去年歐盟在其境內市場查獲的仿冒品中,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來自幾個亞洲國家,因此,歐盟對這些亞洲國家在保護智慧財產權及防堵仿冒品製造上,是否採取積極作為,相當在意。
歐盟統計數字顯示,亞洲國家中,自泰國銷往歐盟的仿冒品最多,約佔所有進入歐盟市場仿冒品的百分之二十五,其次是中國大陸佔百分之十八,香港百分之五,台灣百分之四。
從這一數字可以看出,雖然台灣近年來在打擊仿冒品與保護智慧財產權上做了很多努力,但卻仍是歐盟仿冒品市場的來源地之一,這對極欲強化與歐盟關係的台灣而言,應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
事實上,自去年初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儘管在打擊仿冒品上的努力已獲得一些國家的重視,但包括歐盟在內的一些已開發國家,卻仍對台灣在打擊贗品、盜錄、以及在仿冒品牌上採取的措施表示關切。
紀錄顯示,去年九月十七日在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召開的智慧財產權會議中,台灣代表聲稱已根據加入世貿易組織時所作的承諾與要求,修改相關法律,俾能符合該組織智慧財產權的規範及其它相關國際規定。此外,台灣也曾將去年制訂為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行動年。
然而,在同一會議中,歐盟,美國及日本仍對台灣持續發生的仿冒案件表示關切,特別是在有關電腦軟體及鐳射仿冒品的製造上,極為關注。美國代表甚至指出,僅二零零一年,台灣盜版犯罪造成持有版權者的損失就高達三億三千三百萬美元,而查獲五千一百一十八件違反智慧財產權案件的價值金額,也高達二億九千四百萬美元。
為有效打擊仿冒及提升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台灣已準備修改版權法,期能強化對複製品及進口仿冒品的查緝及處罰,包括陳水扁總統、法務部長陳定南及經濟部長林義夫近日在不同場合也都清楚承諾,台灣將加速打擊盜錄等破壞智慧財產權的不法行為。
在其它積極作為上,去年底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也與法國對口機構討論,希望在打擊仿冒品,保護專利權、商標及版權上能進一步合作。
事實上,歐盟對台灣打擊仿冒一向注意,去年六月二十七日在布魯塞爾召開已中斷四年的第十四屆台歐經貿諮商會議時,歐盟在提出的眾多討論議題中,也包括了台灣在保護智慧財產權上如何執行的項目。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已證實,在無法有效阻遏仿冒行為及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情況下,仿冒品在全球銷售的金額已佔全球貿易總金額的百分之五,其嚴重性已不言而喻。
令人引以為憂的是,隨著全球市場仿冒產品的充斥,消費者的權利與金錢也就愈來愈無保障。更嚴重的是由於一般仿冒品無法受到較好及較高水準的品管,包括菸、酒、藥品、汽車零件等仿冒品更可能影響消費者的健康,甚或危害消費者的生命。
針對這一現象,歐盟執委會發言人脫特日前就指出,仿冒品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層出不窮的問題,不但影響原專利持有者或產品生產權持有者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會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及對消費者的保護。
觀諸歐盟對防堵仿冒品的重視,以及有意採取進一步打擊仿冒品的進入歐盟市場,台灣除必須在國內加強它保護智慧財產權及打擊仿冒犯罪行為的措施外,也需在仿冒品非法銷售至歐盟市場的通道上,加強防堵,俾能在歐盟強化查緝仿冒品規範及措施後,避免發現更多台灣產製的仿冒品在歐盟境內流通,從而影響歐盟與台灣間的經濟關係。(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