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二十日專電)新加坡一家科技公司,經過兩年的努力,開發出一套革新的數碼播音中文解碼軟件,使新一代數碼收音機能夠接收和顯示英文之外,又能顯示中文,突破了目前數碼播音系統只能顯現單一語文的局限。
新軟件的開發者是創立不到兩年的新加坡華寶無線電通訊有限公司,負責開發數碼播音中文解碼軟件的兩名主要工程師是二十六歲的吳勇賢和二十三歲的黃俊銘,他們都是公司創辦人蔡勁濤在新加坡理工學院求學時期的同學。
這項研發計畫獲得新加坡數碼廣播開發基金撥款資助。測試結果證實,新軟件可以準確無誤地接收和顯示中文信息,整個研發計畫取得成功。
全球電台廣播業正逐漸從調頻廣播走向數碼廣播。雖然附帶文字信息的數碼廣播還不普及,華寶公司創辦人卻看好數碼廣播的發展前景,決定創立科技起步公司,共同開發數碼播音科技。
新加坡是亞洲首個採用數碼廣播的國家,早在三年前率先啟用數碼播音系統。數碼播音除了能為聽眾提供媲美CD音質的高素質廣播外,也能為備有屏幕的數碼接收器用戶提供文字和影像等增值資訊,例如交通狀況、天氣預報、新聞資訊和財經報告。
華寶公司總工程師張鑒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數碼廣播採用的頻率比較高,而且可以對聲音進行壓縮處理。一般FM調頻廣播採用的頻率在108兆赫以下,數碼播音採用的頻率則是在200兆赫以上,帶寬更大,所能傳送的資訊量也就遠遠超過傳統的FM調頻廣播。
然而,新加坡採用的數碼廣播標準是歐洲的Eureka-147系統,這個系統的數碼接收器只能顯示英文資訊,數碼播音國際標準也沒有提到英文以外文字資訊的支援規格。
蔡勁濤認為,數碼播音要打入廣大的亞洲市場,就必須打破語文的隔閡,為數碼電台聽眾提供更貼心和多元化的文字信息增值服務。
例如,在全球收聽「華文老歌金曲台」的民眾當中,肯定有不少是受華文教育的年長人士,這個台的文字資訊如果能以中文字幕呈現,感覺上會比英文字幕來得親切。
目前星國電台還沒有正式推出傳送數碼廣播中文資訊的服務,市面上也還沒有兼容中英文的數碼接收器。
吳勇賢說,整個開發過程最艱難的部分,在於如何從帶寬達2Mbps的龐大數據流,截取出所需的部分轉換為中文,然後再將整串文字廣播出來。目前,華寶公司正在為新軟件申請專利權。
在未來的一年半,華寶公司準備將新軟件應用於數碼接收器的硬件製作,嘗試生產兼容中英文和有如掌上電腦的多媒體數碼播音接收器。
華寶公司也準備開發兼容馬來文、淡米爾文等多種文字的接收器,推動數碼廣播走入民間。
蔡勁濤說,數碼廣播何時可以普及化,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因為,數碼播音接收器的價格是否大眾化,廣播業者是否願意投資開發數碼廣播的增值服務,都直接影響到數碼廣播的前景。
不過,他表示,新加坡的數碼播音基礎設施在亞洲居於領先位置,只要政府大力支持和統籌數碼廣播業的未來發展,給予數碼廣播業者更多獎勵,他有信心數碼廣播服務將很快在亞洲區普及化。(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