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連接埠 邁向標準化

人氣 8
標籤: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16日訊】主機板是整部電腦最底層的元件,負責各零組件彼此之間訊號與資料的傳遞工作,各主機板廠商都針對越來越多元化的使用者需求,增加許多周邊裝置連接埠的設計,例如USB、lEEE1394,甚至是光纖連接埠等,以提高產品的應用彈性。

  自由時報1月16日報道,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如何慎選一張適用的主機板,將是決定往後系統運作是否穩定與可靠的重要前提。過去主機板廠商在系統晶片組未能及時提供支援USB2.0介面的功能之前,大部分都靠單一控制晶片與外接套件的方式提供使用者進行周邊裝置的升級。但系統晶片組廠商在這一波高速傳輸介面的趨勢,也推出了可支援USB 2.0介面的晶片組,作法是整合至南橋晶片中,而不是獨立的單一晶片;目前可支援USB2.0介面的晶片包括有英特爾代號「ICH4」的FW82801DB晶片,威盛電子的VT8235以及矽統科技的SiS962與SiS963等。

  現今主機板產品非常多,不少周邊裝置的連接埠與擴充介面也都走向標準化設計,而且在數量與種類方面,各家廠商的配置相差無幾,使用者可同時享有多種連接介面所帶來的好處,相對也讓周邊裝置的應用也就更為廣泛。 不過,在實際連接周邊裝置時,最大數量應視工作的需要而定,並非越多越好,原因是過多無謂的裝置,有時會拖垮整個系統的運作效能,並造成硬體上的衝突。

  目前主機板系統晶片組的種類,大致上可依照記憶體系統的不同區分為SDRAM、DDR SDRAM以及RDRAM等三大類,針對系統晶片組的形式又可分為傳統南北橋晶片以及整合型單晶片組兩種。

  近來,因應許多不同連接介面的周邊裝置,主機板上所內建的連接埠與擴充介面插槽也跟著逐漸增加,國內近年來為求提升主機板產品的應用彈性,所提供的周邊裝置連接套件也日益增加,例如USB與IEEE1394介面的擴充連接套件,或者是可提供揚聲器擴充的附加卡等,都是屬於加值型的配件。而在這種主機板設計與配套的潮流下,主機板廠商所推出的產品也更加多元化,消費者的選擇將也就較以往更為有彈性。

  以下針對主機板上主要的周邊裝置連接元件做一概略的說明:

《AGP介面插槽》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主機板上用來連接顯示卡的介面插槽;目前常見的版本包括4x以及最新的8x,版本的不同代表的傳輸速度也不同;AGP 4x為11.07GB/s,AGP 8x則為2.1GB/s。不過,目前在大部分的主機板上,主流規格仍為AGP,並且具有可向下相容的特性,所以在插糟的規格上也可共用,使用者也就無須擔心。往後則以AGP 8x為發展方向,同時提供使用者更高的資料傳輸頻寬。

  AGP插槽在主機板上的顏色大多為深咖啡色,建議使用者在選購前要注意一下這項元件,因為這又關係到選購顯示卡的版本規格。

《PCI介面插槽》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主機板上最常見,同時也是配置數量最多的一種介面插槽,其主要的功能在於連接屬於PCI介面規格的裝置,例如顯示卡、網路卡、音效卡等,雖然大多數主機板都已內建,但是為求得更好的音效,有不少消費者仍選擇外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北股市交投疏落 收市五一五八.六三點
英特爾力推奔騰4,主機板廠7月份訂單上揚
台北股市止跌反彈買盤入場承接力強
台北股市開低走高升三二.三九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