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4日訊】(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中國大陸東北平原是世界著名黑土區,但近年來由於掠奪式墾殖、植被破壞和大量使用化學肥料,黑土地的水蝕、風蝕、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嚴重,吉林省農業委員會官員陳巳說,東北黑土地土層逐年變薄應該警惕。
新華社報導,石槽溝是東北平原中部的小村莊,這兩年每到春耕時節,石槽溝及附近鄉村常刮起大風,村民要在漫天沙塵中下種,肆虐的狂風捲著黃土,有時把村民下到地裡的種子全都翻了出來。
東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吉林省中部正處於東北平原黑土地的核心區,也是中國大陸北方玉米、大豆的主產區及重要商品糧和畜牧生產基地,面積近十萬平方公里。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積達四萬四千七百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七點九。
吉林省政協常委車秀蘭指出,吉林省中部許多地方的黑土層正以每年零點三到一公分的速度流失,並已流失過半,但形成一公分土壤至少需要兩、三百年時間。按照此速度,不到一百年黑土地將不復存在。
資料顯示,黑土地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有機質以每年百分之零點一三的速率下降,蓄滲水和保供肥的能力大為降低,出現﹁朽泥崗﹂、﹁破皮黃﹂等水土流失地貌。
黑土地水土流失還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吉林省中部平原近年來乾旱、洪澇、沙塵暴等氣候發生頻率增加,甚至出現狂風扒地毀苗、吞噬糧田等現象。而大量泥沙進入水庫、河道,造成河庫泥沙淤積,河床加高,吉林省河流部分河段河床高出地面一公尺多,變成﹁地上懸河﹂。
車秀蘭建議,當前急需制定保護黑土地的政策法規,同時積極控制水土流失,大力營造生態林,實行保護性耕作,實現土地用養結合。(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