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政府對伊拉克決策以隱密不明程序完成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中央社記者郭無患華盛頓十二日專電)美國對伊拉克軍事行動似乎箭在弦上,並有一觸即發之勢,但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早在二○○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不久,布希政府內部以隱密不明的決策程序擬定了反恐戰爭步驟,其中包括指導國防部開始對伊拉克軍事行動的計畫。

郵報報導指出,在美國可能即將對伊拉克用兵之際,布希政府早先這個晦暗不明的決策程序已經開始出現反向效果,例如,國務院對軍事行動的微溫支持,國防部內高階人員的關切,行政部門相關資深官員以及一般社會大眾迷惑這個政策究竟是如何,何時決定的。

二○○一年九月十七日,也就是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第六天,布希簽署了一份最高機密的文件,郵報引述資深官員的話說,這份文件勾劃出對阿富汗軍事行動將是全球反恐的一部分;同時這份文件也指示國防部開始計劃軍事入侵伊拉克各項可供選擇的方案。

這個一直未對社會大眾公開的美國對伊拉克指導原則,具有晦暗而不為大眾所知的內部決策特性,在過去九個月之中,布希政府將伊拉克放在反恐戰爭的核心部分,但並沒有完整的文書紀錄或是重要會議或活動紀錄,能夠顯示出對抗伊拉克總統海珊的正式決定是如何形成的。

郵報訪問了二十位以上當時參與內部決策人士,根據參與者所稱,對抗海珊的決定有特別背景,長期以來主張趕走海珊的聲勢,將伊拉克推到反恐戰爭的最頂端。

能夠將反伊拉克推上成為最重要議題,是一小群保守派人士的勝利;這些保守派勢力最初在布希政府中發現他們在數量上不如軍方和外交官僚體系中溫和派人士,這些人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前對伊拉克的強硬立場,在九一一之後立即獲得布希和副總統錢尼的青睞。

不過,在強硬人士之外的決策人士當時並不知道這項轉變,直到幾個月之後,內部決策已經完成,反對者只能去爭論戰術上的問題,例如如何爭取聯合國支持,但這些人士並不了解政策當初是如何達成的。

郵報報導說,一小群資深官員,特別是國防部和副總統辦公室裡,一直非常關切海珊,就不少文件或公開信件中鼓吹海珊應該被趕走。

例如,五年前在保守派雜誌WeeklyStandard中,就明白的以頭條報導寫著:如何將海珊﹁一定得趕走﹂的指導原則,其中兩篇文章分別由目前白宮對伊拉克反對派特使ZalmayM.Khalilzad以及國防部副部長伍佛維茨所撰寫。

他們認為,美國早晚要和海珊發生衝突,並主張持續攻擊伊拉克重要軍事設施以及國家安全武力等海珊恐怖統治政權的支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應對高關稅 福特暫停對中國出口高端車款
中共黨魁於赤柬大屠殺50周年訪柬埔寨 引質疑
加總理:中共對加拿大構成最大的安全威脅
為何京都櫻花吸引大批外國人 日本人卻減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