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擔憂通脹?中國更愁貿易戰下要賤賣商品

人氣 3468

【大紀元2025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隨著美國需求下降,中國生產商將被迫更激烈地爭奪國內訂單。美國關稅上調引發了美國國內通脹擔憂,但中國國內卻更擔心貿易戰下被迫賤賣商品。

不斷加劇的通貨緊縮,正在加劇北京長期以來的經濟困境。因國內需求低迷和工業產能過剩,導致企業為爭取訂單而展開激烈的價格戰。

除了美國一連串關稅上調,中國企業還面臨中共的灰色執法,各種監管和稅費以及經濟環境的挑戰。

「中國的問題……更多地與需求有關,因為它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告訴《南華早報》說,「失去海外市場會給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帶來壓力,並加劇國內競爭。」

自今年1月以來,美國已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上調了總計125%,同時取消了對低於800美元小額包裹的最低關稅額度豁免,並將此前宣布的對中國小額包裹的關稅提高了兩倍,達到90%。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中國經濟學家許天辰表示,美國對中國關稅如此之高,「實際上相當於對中國的貿易禁運,中國出口商將不得不在一個更小的市場上競爭」。

他認為,中國工業領域將感受到最明顯的價格下行壓力,如果再加上全球需求疲軟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兩者會進一步加劇中國商品的價格下行壓力。

伴隨著美國市場的需求下降,中國生產商將面臨大量未售出庫存。因為他們只能嘗試把外貿貨傾銷到別的國家,而其它國家沒有美國這樣龐大的市場購買力,同樣也會給中國加重稅以及認定為反傾銷來保護本國的產業。從而,中國國內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並迫使企業降低價格。

吳卓殷告訴南早,通貨緊縮風險可能仍會持續一到兩年。

中國將於週四公布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這兩個數據分別是衡量消費品價格和出廠價格的關鍵指標。

根據金融數據提供商萬得(Wind)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預計3月份CPI同比下降0.12%,而2月份的降幅為0.7%。此外,預計PPI將延續下降趨勢,下降2.19%。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僅上漲0.2%,遠低於3%的官方目標。同期,PPI下降2.2%,低於2023年3%的降幅。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美國將審查申請綠卡及留學者的網絡言論
川普對華關稅加碼 暫停其它國家對等關稅
美財長:川普「請君入甕」 中共陷困境
瑞銀下調中國GDP增長 料其對美出口大幅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