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9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Daniel Lacalle撰文/原泉編譯)主流觀點認為,市場疲弱是因為川普(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然而,這種說法毫無道理,只是典型的藉口。如果關稅是問題的根源,那麼市場在2016年和2021年就應該暴跌。要知道,拜登保留並增加了川普的所有關稅。在2016年至2024年間,歐盟和中國對美國徵收的關稅,遠高於美國對它們徵收的關稅。然而,人們從未看過或聽到過歐盟和中國的關稅會摧毀美國經濟、或導致嚴重通脹的說法。
主流的共識性說法總是希望人們相信,如果社會主義國家徵收關稅,那沒問題;但要是美國徵收關稅,那就是邪惡之舉。然而,如果市場對關稅及其可能對經濟造成的災難性影響感到恐慌,那麼德國和日本的債券收益率就不會飆升,相反,它們會大幅下跌,因為投資者會尋求避險。此外,如果全世界都擔心美國發生經濟災難,美國國債收益率就不會下跌了。
如果情況真如主流共識所稱的,那麼德國和日本的債券收益率會下降,而美國的債券收益率會上升,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2025年,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21%,日本同類債券收益率更是飆升了34%,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下降了5.6%。
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許多市場參與者沉迷於貨幣寬鬆和鴿派央行政策。事實上,兩代交易員只見過債務攀升、流動性注入和實際負利率,這使得股票和風險資產價格估值越來越高。因此,市場對糟糕的經濟數據抱以樂觀態度,期待著新一輪的貨幣刺激。
市場之所以如此動蕩,是因為很少有人知道在通脹持續的情況下該如何應對。美聯儲在2024年兩次驚慌失措,採取了錯誤的鴿派政策,儘管通脹預期上升、金融環境寬鬆,但美聯儲還是在6月推遲了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9月,儘管核心通脹數據令人擔憂,且金融環境極度寬鬆,為五年來最寬鬆,美聯儲還是決定實施不合理的大幅降息。美聯儲對通脹下降路徑的過度樂觀,導致保證金債務大幅增加,對股市的敞口也隨之擴大。
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在2025年會降息三到四次。然而,在去年11月,美聯儲轉為鷹派,開始擔心持續的通脹,這在此前兩次鴿派舉措中已顯而易見,市場對此並不在意,繼續相信通脹會神奇地下降,儘管赤字支出飆升、債務創紀錄、貨幣供應量增速為20個月來的最高水平。到今年1月,市場參與者開始擔心持續的通脹,美聯儲決定認真對待通脹問題,並在美國大選結束之際發出強硬的信號。
在整個競選和選舉期間,美聯儲表現得異乎尋常地鴿派和樂觀,而新政府一上台,美聯儲突然變成鷹派,收緊貨幣政策,人們對此不感到驚訝嗎?令人震驚的是,「長期高利率」政策在選舉中途意外叫停,如今又卷土重來。與此同時,歐洲央行和中國央行卻在實施寬鬆政策。
為什麼歐洲市場上漲,而美國市場下跌?不是因為關稅。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德國和日本的債券就會上漲,而受惠於關稅的股票也會上漲。答案其實很簡單:市場參與者押注美聯儲會採取強硬立場、而歐洲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則非常溫和。
跟著印鈔機走,許多市場參與者害怕持續的通脹,但還是將資金流向那些可能因印鈔而受益的市場,比如歐洲,以及有刺激計劃的市場,比如中國,然而,這是一場危險的賭局。因大規模支出和寬鬆計劃而押注歐洲市場並非新鮮事,我們以前就見過這種情況。
中央計劃從未奏效,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失望,這次也不例外。中國的情況也不會有什麼不同,因為中國的產能過剩和房地產難題正是源於之前的「刺激」計劃。
美國的市場參與者或許習慣以瘋狂的支出、債務和印錢作為購買的理由。然而,美國經濟的這種狀況是不可持續的,如果政府不削減赤字和公共部門的過度開支,我們討論過無數次的滯脹風險將會成為現實。
美國政府必須採取必要措施來遏止財政失衡,而且要儘快進行,因為這種情況不僅從財政角度來看不可持續,而且對美元構成威脅。
市場參與者需要的不僅僅是降息,我們需要看到實際利率下降、通脹得到控制,以及赤字大幅削減。美聯儲的政策失誤發生在2024年,他們製造了當前的動蕩,投資應更多地關注真正的基本面,而非一味追隨印鈔機,因為貨幣破壞帶來的問題,遠比所謂的多重擴張的好處要大得多。
作者簡介:
丹尼爾‧拉卡勒(Daniel Lacalle)博士是對沖基金特雷斯斯(Tressis)的首席經濟學家,著有《自由還是平等》(Freedom or Equality,2020)、《逃離央行陷阱》(Escape from the Central Bank Trap,2017)、《能源世界是平的》(The Energy World Is Flat,2015)和《金融市場的生活》(Life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2014)等著作。
原文:Markets Need More Than Rate Cuts to Recover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